[發明專利]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51889.8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29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曉;裴景川;王清遠;步凡;徐峻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E04C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趙正寅 |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催化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礎層和吸收層;
所述基礎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水泥1~1.25份,粉煤灰0.07~0.25份,再生骨料1.88~2.25份,廢鋼化玻璃骨料0.38~0.75份,河沙1.13~1.20份,水2.16~2.23份;
所述基礎層還包括硅粉和減水劑,該硅粉的質量為水泥、粉煤灰所組成的膠凝材料質量的10%,該減水劑的質量為水泥、粉煤灰所組成的膠凝材料質量的1%;
所述吸收層包括以下質量份的組分:水泥1~1.25份,粉煤灰0.27~0.3份,納米二氧化鈦0.08~0.1份,再生骨料1.35~1.75份,亞克力骨料0.68~0.87份,河沙0.68~0.87份,水0.68~0.87份;
所述再生骨料為再生混凝土骨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骨料由建筑廢棄混凝土制備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層中,再生骨料和廢鋼化玻璃骨料的顆粒粒徑均≤5mm,河沙粒徑≤0.2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層中,納米二氧化鈦為5-15nm的銳鈦型,再生骨料的顆粒粒徑≤0.25mm,亞克力骨料顆粒粒徑≤2mm,河沙粒徑≤0.2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為硅酸鹽水泥P.O42.5。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將建筑廢棄混凝土與廢鋼化玻璃原料分別進行機械破碎;
S2、將破碎后的材料分組篩分至所需顆粒粒徑;
S3、按照基礎層和吸收層的質量份分別稱取材料;
S4、基礎層原料制備:將水泥、粉煤灰、再生骨料、廢鋼化玻璃骨料、河沙加入攪拌機中,加入水攪拌均勻,外摻硅粉后繼續攪拌;將減水劑加入剩余的水中攪拌均勻,再加入攪拌機中,直到攪拌均勻;
吸收層原料制備:將水泥、粉煤灰、再生骨料、亞克力骨料、河沙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均勻,將納米二氧化鈦加入水中攪拌均勻,再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均勻;
S5、將基礎層原料填入模具中,在模具頂部預留空間然后壓實,并在該預留空間中填入吸收層原料,使吸收層原料突出模具然后壓實;
S6、待磚成型后拆模具取出進行養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第一次加入的水為基礎層原料中水加入總量的45%。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中,所述模具預留空間的高度為4.5mm-5.5mm,吸收層原料突出模具的高度為5-6mm。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中,壓實的壓力為600MPa。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光催化再生混凝土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拆模具取出的時間為2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理工大學,未經成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188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