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公交底架的模塊化再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94632.3 | 申請日: | 2017-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903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倩;劉勝;韓鋒鋼;潘懷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0;G06F111/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艷 |
| 地址: | 361024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交 底架 模塊化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公交底架的模塊化再設計方法。將公交底架進行模塊切分;分析因市場需求變更而需要預增減、優化或替換的模塊;對模塊間的結構關聯程度進行評價分析,根據關聯程度的評價結果確認模塊再設計或重構的優先順序;在滿足接口可連接的關系要求下依次對主、次模塊進行再設計或重構,最后通過模塊重組獲得新的公交底架。本發明有效地利用了原有的設計模型及概念,大大縮減了產品的設計成本和周期,提高了產品設計開發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公交底架的模塊化再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眾多客車企業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推出了新能源公交,新能源公交家族覆蓋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等多種動力形式,其中公交底架是動力系統的主要承載及安裝單元,是優先考慮設計的。目前市場上普遍采取的設計方法是面向客戶需求的訂單式開發方法,采用該方法對新能源家族產品逐一地進行開發會大大增加產品的設計、制造成本,且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傳統訂單式的設計方法后知后覺,不能有效地起到對市場的引導作用;面向訂單需求針對性的單一開發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設計模型和概念,新產品的設計周期長,開發成本高,制約了公交領域技術的發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公交底架的模塊化再設計方法,克服現有技術周期長、成本高,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設計模型及設計概念,產品設計更新效率低等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公交底架的模塊化再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公交底架進行模塊劃分;
(2)分析用戶或市場的需求,將需求映射為公交底架的目標特征參數,確定需要改進、優化或替換的模塊;
(3)提取各模塊的特征參數,對模塊結構間的關聯程度進行評價;
(4)根據關聯程度的評價結果定義模塊再設計或重構的優先順序,定義關聯程度最高的模塊為最初的主模塊,其他模塊依次為次模塊;
(5)根據市場或用戶需求的映射結果對最初的主模塊進行再設計或重構;
(6)在主、次模塊的接口能夠實現連接的情況下,對預連接的次模塊進行再設計或重構;
(7)實現主、次模塊的連接,獲得新的組合模塊,并檢查該組合模塊功能與結構的完整性;
(8)以新的組合模塊作為新的主模塊,重復步驟(6)、(7),直至完成所有模塊的再設計或重構,并實現所有模塊的連接,得到完整的公交底架產品;
(9)檢測完整的公交底架產品功能與結構的完整性。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綜合考慮產品的內因和外因來進行模塊劃分,內因是指在功能原理確定的情況下其產品本身的相關特性,包括功能相關性、結構相關性和物理相關性,外因是指客戶需求的變化,包括功能域范圍的變化和功能的強弱或大小的變化。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將公交底架劃分為前段模塊、前懸骨架模塊、中段模塊、后懸骨架模塊和后段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前端模塊包括上客門區域、駕駛區域和少數乘客站立區域;所述前懸骨架模塊包括兩側座椅區域和中央通道區域;所述中段模塊包括多數乘客站立區域和下客門區域;所述后懸骨架模塊包括兩側座椅區域和中央通道區域;所述后段模塊的底部為裝置承載區域,后段模塊的上部為多人座椅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理工學院,未經廈門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9463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