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產丁苯膠乳的廢氣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776124.2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62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富平;盛華;沈春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富陽凱爾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產 膠乳 廢氣 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產丁苯膠乳領域,特別涉及生產丁苯膠乳的廢氣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丁苯膠乳是以丁二烯和苯乙烯經低溫聚合而成的穩定乳液。根據苯乙烯含量、乳化劑和聚合溫度等的不同,而有多種品種,其性能和用途也不同。由于反應的不完全,生產丁苯膠乳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廢氣,研究發現這些廢氣主要為原料丁二烯和苯乙烯;這些廢氣對環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在將其排放至空氣中前需要對其進行處理。
授權公告號為CN204034518U、授權公告日為2014年12月24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生產丁苯膠乳減水劑的廢氣處理裝置,其廢氣處理過程為:廢氣進入凈化設備內,多次用噴淋液噴淋處理,即,這種廢氣的處理方式主要基于噴淋液對廢氣的吸收。
采用現有技術的廢氣處理裝置處理至少含有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廢氣時,廢氣均被吸收在同凈化設備內,即丁二烯和苯乙烯無法單獨吸收,使得丁二烯和苯乙烯無法重新分開整合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丁苯膠乳的廢氣處理系統,具有將丁二烯和苯乙烯分離并單獨吸收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生產丁苯膠乳的廢氣處理系統,包括用于接收來自于丁苯膠乳生產裝置內的物料的脫氣釜、向脫氣釜輸入高溫蒸汽的蒸汽發生器以及用于接收并冷卻來自于脫氣釜內的高溫蒸汽與廢氣的冷卻機構、用于收集來自于冷卻機構冷卻后得到的氣液混合物的分離罐,所述分離罐的上部設有第一吸收管,所述第一吸收管上遠離所述分離罐的一端連有第一噴淋吸收塔;所述第一噴淋吸收塔內設有位于底部的用于吸收廢氣的第一儲液層和位于所述第一儲液層上方的第一噴淋層,所述第一儲液層內的吸收液通過一第一泵泵送至所述第一噴淋層處;所述第一儲液層內填充有用于吸收丁二烯的第一噴淋液,所述第一噴淋液包括第一引發劑、第一乳化劑和第一消泡劑,所述第一噴淋液的溫度為15~40℃。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高溫蒸汽加熱脫氣釜,脫氣釜內殘留的丁二烯、苯乙烯氣化,這些氣體在冷卻機構內冷卻,高溫蒸汽和苯乙烯轉換成液體,而丁二烯仍為氣體,氣液混合物進入分離罐內分離,液體為水和苯乙烯,氣體為丁二烯,液體在分離罐內沉降,而丁二烯經第一吸收管進入第一噴淋吸收塔內;丁二烯和常溫(在本申請中,常溫指的是15~40℃)的第一噴淋液對流,在引發劑作用下丁二烯聚合且得到的產品進入第一儲液層內,丁二烯被吸收;從而將丁二烯和苯乙烯分離并單獨吸收。
當所述第一引發劑包括亞硫酸氫鈉和雙氧水且亞硫酸氫鈉和雙氧水的摩爾比為1:1.1~1.5,所述第一乳化劑選用吐溫、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一消泡劑為甲氧基硅烷;所述第一引發劑、第一乳化劑和第一消泡劑在第一噴淋液中的濃度為1~5、2~10和0.5~0.8kg/m3,第一噴淋液吸收丁二烯的速度快且吸收率高。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第一吸收管上對應所述第一噴淋吸收塔的一端位于第一儲液層處。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廢氣通入第一儲液層內,提高廢氣與吸收液的接觸時間,提高吸收率。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第一噴淋吸收塔的上部通過一管路連有紫外光固化機構,所述紫外光固化機構上遠離所述第一噴淋吸收塔的一端連有第二噴淋吸收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紫外光(UV)固化是利用光引發劑(光敏劑)的感光性、在紫外線光照射下光引發形成激發生態分子,分解成自由基或是離子,使不飽和有機物進行聚合、接技、交聯等化學反應達到固化的目的;紫外光固化機構的設置可以進一步除去廢氣中微量的非常規雜質等,進一步提高處理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第二噴淋吸收塔的上部設有用于與外環境連通的排氣口;所述第二噴淋吸收塔內設有位于底部的用于吸收廢氣的第二儲液層和位于所述第二儲液層的第二噴淋層,所述第二儲液層內的吸收液通過一第二泵泵送至所述第二噴淋層處;用于連接第一噴淋吸收塔和第二噴淋吸收塔的管路上對應所述第二噴淋吸收塔的一端位于第二噴淋層處;所述第二儲液層內填充有用于吸收丁二烯的第二噴淋液。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紫外光(UV)固化后,再次將廢氣與噴淋液發生對流,進一步除去廢氣中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富陽凱爾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富陽凱爾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761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