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遠近光燈的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49673.0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92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達權;黃運保;李海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Q1/14 | 分類號: | B60Q1/1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 地址: | 51000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遠近光 目標領域 關鍵節點 智能控制 車聯網 圓心 車載地圖 實時采集 外界光照 無線信號 系統負荷 運行穩定 綜合控制 遠近燈 繪制 行車 智能 | ||
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遠近光燈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1)在車載地圖上找到關鍵節點的具體位置,以關鍵節點為圓心,以行車要求距離為半徑,繪制目標領域;(2)當本車接觸到目標領域的邊界時,作出車輛遠近光燈的對應控制操作;(3)當目標領域內出現其他車輛時,作出車輛遠近光燈的對應控制操作;(4)實時采集本車的外界光照強度、溫度和相對濕度或無線信號并與對應閾值進行比較,作出車輛遠近光燈的對應控制操作;本發明實現有效準確地對遠近燈的智能綜合控制,系統負荷小,運行穩定,安全性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遠近光燈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物聯網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車聯網技術則是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具體應用。車聯網車載系統把車輛作為控制對象,同時將車輛當作信息節點,通過系統中每輛汽車對行駛環境信息進行感知采集,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對車輛進行大規模智能化統一管理,為用戶提供了實時準確的信息査詢、路線導航、故巧診斷和休閑娛樂等服務,有效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增強道路交通的運輸能力、預防或緩解交通事故的發生,減少道路交通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提升交管部口的管控能力,從而有利于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諸狀況,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但目前車聯網技術并未能對于車輛的遠近光燈進行有效智能控制,仍無法完全避免對遠近光燈的不合理使用而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問題,尤其是濫用遠光燈的現象相當嚴重。遠近光燈是汽車上重要照明設備之一,但若不合理使用遠近光燈,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
由于遠光燈的光線平行射出,光線集中且亮度較大,照明度大;若在夜晚會車時,使用遠光燈會使對向駕駛員視覺上產生瞬間致盲,短時間內駕駛員如同閉眼開車,對周圍的行人以及前后的來車觀察能力基本為零。并且車輛在開啟遠光燈的情況下,若行人在離車前15米左右處時,行人的身影將完全被燈光吞沒,駕駛員無法看見行人。另外,后方近距離的車輛若開啟遠光燈時,則前車的內外3個后視鏡中將出現大面積光暈,縮小了后車前方路況的可視范圍,而大大影響行車安全。并且在遇到有霧、雨、雪、沙塵等低能見度的路面環境,以及進入隧道、無路燈時的外界光照強度過低的行駛環境時,因不合理使用近光燈和遠光燈而導致行車事故的情況;因此若不能合理地對遠近光燈的使用,會嚴重降低夜間的行車安全,大大增加危險事故的發生幾率。因此,對于提出一種能夠準確有效控制車輛遠近光燈的方法,對車輛的安全行駛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遠近光燈的智能控制方法,實現在多變的行車環境中有效準確地對遠近燈的智能綜合控制,系統負荷小,運行穩定,對遠/近光燈和示寬燈間的切換及開啟關閉的判斷及操作更加及時,安全性更高。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遠近光燈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車聯網車載終端、車載定位系統、功能傳感器和車輛;所述車聯網車載終端,用于通過無線網絡與控制中心通訊,獲取道路狀況、車流密度的交通信息,包括本車附近的同向/對向車輛在車載地圖上的分布位置;所述車載定位系統,用于獲取本車在車載地圖上的具體位置信息,并在車載地圖上找到相對本車位置前方最近的關鍵節點;
所述功能傳感器包括光照度變送器、溫濕度變送器和無線信號探測器;所述光照度變送器,用于實時采集本車外界的光照強度;所述溫濕度變送器,用于采實時采集本車外界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所述無線信號探測器,用于探測無線信號;
包括如下內容:
(1)在車載地圖上找到關鍵節點的具體位置,所述關鍵節點包括隧道的入口、路口或本車的實時具體位置中的任意一種,以該關鍵節點為圓心,并以合適距離為半徑,繪制目標領域;
(2)當本車接觸到所述目標領域的邊界時,作出車輛遠近光燈的對應控制操作;
(3)當所述目標領域內出現其他車輛時,作出車輛遠近光燈的對應控制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496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電纜包裹膠帶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餐廳自動烹飪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