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冠突散囊菌固態發酵銀杏葉的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34672.9 | 申請日: | 2017-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45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蘇二正;徐瑾;曹福亮;汪貴斌;趙林果;祝遵凌;黃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K10/12 | 分類號: | A23K10/12;A23K10/30;A23K10/37;A23K10/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孫斌 |
| 地址: | 21003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冠突散囊菌 固態 發酵 銀杏葉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冠突散囊菌固態發酵銀杏葉的方法及其應用,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銀杏葉粉碎得到銀杏葉粉末置于容器中;(2)繼續加入輔料,再加入緩沖液混勻,滅菌,得銀杏葉固態發酵培養基;(3)向固態發酵培養基中接種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進行發酵,得到發酵銀杏葉。該方法使銀杏葉通過冠突散囊菌發酵后,各營養、功能成分增加,有害成分含量減少;同時使發酵銀杏葉富含冠突散囊菌孢子和各種消化酶類;此外果膠、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降解,使得發酵銀杏葉的口感細膩,作為飼料或者添加到飼料中增加了飼料的適口性;有利于動物對飼料的吸收,提高飼喂效果。因此,冠突散囊菌固態發酵銀杏葉有望成為新型生物發酵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發酵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冠突散囊菌固態發酵銀杏葉的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冠突散囊菌,俗稱為“金花”菌,屬于散囊菌目、發菌科、散囊屬的一種真菌,菌體呈金黃色。茯磚茶在“發花”的過程中,冠突散囊菌是貫穿整個過程的優勢菌。茯磚茶的獨特品質以及別具風味,冠突散囊菌功不可沒。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也是黑茶品種中唯一有“冠突散囊菌”這一指標的茶類品種。冠突散囊菌的研究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最初冠突散囊菌被認為是黃霉菌,之后又被認定為謝瓦氏曲霉,由于當時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其命名一直沒能得到準確的認定。多年后,通過電鏡掃描的結果發現,冠突散囊菌的表面實際上十分粗糙,但謝瓦氏曲霉的表面是光滑的,所以,認為冠突散囊菌是謝瓦氏曲霉的命名并不成立。1990年齊祖同等根據冠突散囊菌子囊孢子自身的特征,按照有性方式命名的原則,對其重新命名,將“冠突曲霉”改為“冠突散囊菌”。
銀杏原產中國,中國銀杏資源擁有量占世界總量的70%以上。1965年,德國科學家W.Scheabe首先發現銀杏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含量,世界范圍內迅速形成了一股銀杏葉活性成分及其藥理藥效作用的研究熱潮。銀杏葉中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有黃酮類化合物、萜內酯類化合物、聚異戊烯醇類化合物、酚酸類化合物、原花青素等。銀杏葉提取物在治療腦血栓、冠心病、腦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疾病的氧自由基清除等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療效。
最初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舉措大大促進了生產,而現在由于濫用抗生素從而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讓飼料行業不得不轉向研究新型飼料,來代替原有的飼料,因此發酵飼料的研究就應運而生。發酵飼料是以微生物、復合酶為生物飼料發酵劑和原料,將飼料通過發酵作用從而轉化為微生物菌體蛋白、生物活性小肽、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復合酶制劑為一體的生物發酵飼料。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微生物通過自身的代謝活動,將植物性、動物性和礦物質性物質中的抗營養因子分解或轉化,從而產生更加容易被畜禽采食、消化或吸收且無毒害作用的飼料原料。
曹福亮等研究了銀杏葉生物飼料添加劑對黃羽肉仔雞生長及免疫的影響,結果表明:(1)銀杏葉生物飼料添加劑對肉仔雞增重有明顯促進作用,添加1.0%組和0.5%組的末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5.56%和5.02%,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5.74%和5.19%;添加1.0%組和0.5%組間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差異不顯著,添加1.5%組和對照組間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差異也不顯著。從添加水平看,以添加1.0%為佳;(2)銀杏葉生物飼料添加劑對脾臟、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相對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南京林業大學趙林果課題組在銀杏葉生物發酵方面,研究了細菌地衣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酵母菌產朊假絲酵母和真菌黑曲霉對銀杏葉的發酵情況,并考察了發酵前后理化、功能成分的變化。北京中醫藥大學岳秉飛課題組優化了冠突散囊菌發酵銀杏葉的條件,并對發酵產物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進行了考察。陜西科技大學秦俊哲課題組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發酵銀杏葉制備銀杏茶,研究了發酵條件和相關成分的變化。就上述研究現狀來看,當前冠突散囊菌發酵銀杏葉存在以下問題:(1)發酵目標定位方面主要是制備銀杏葉茶或期望通過發酵獲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質,沒有就冠突散囊菌發酵銀杏葉作為飼料或飼料添加劑進行考察;(2)現有報道中發酵培養基僅以銀杏葉粉為原料配置,缺乏可發酵碳源、氮源,冠突散囊菌生長受限,最終發酵產物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數少;(3)沒有就冠突散囊菌發酵銀杏葉過程中消化酶類的消長情況進行研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346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高靈芝多糖含量的靈芝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種袋料栽培靈芝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