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700509.0 | 申請日: | 2017-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96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河野廉周;石橋裕貴;工藤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制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74 | 分類號: | B60R1/074;B60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黃綸偉;蔡麗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車門 后視鏡 裝置 | ||
1.一種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其中,鏡殼(12)中裝配有反射鏡(11),在安裝于前部側門的鏡座(13)上豎立設置有支軸(26),該支軸(26)穿入于所述鏡殼(12)中,電動收納單元(27)通過該支軸(26)被支承為轉動自如,并且,電動收納單元(27)被收納在所述鏡殼(12)內且與該鏡殼(12)結合,該電動收納單元(27)的至少一部分由馬達外殼(35)和從上方覆蓋該馬達外殼(35)的馬達罩(36)構成,電動馬達(40)被收納在所述馬達外殼(35)和所述馬達罩(36)之間并發揮使所述鏡殼(12)在收納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間繞所述支軸(26)的軸線轉動的動力,該電動馬達(40)的馬達機殼(42)以在與所述馬達罩(36)之間夾有由彈性材料構成的緩沖件(43)的方式被夾持在所述馬達外殼(35)和所述馬達罩(36)之間,
所述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件(43)從所述馬達罩(36)的內部安裝至所述馬達罩(36)與所述馬達機殼(42)之間,
所述緩沖件(43)一體地具有:緩沖件主部(43a),其介于所述馬達罩(36)和所述馬達機殼(42)之間;以及貫穿軸部(43b),其貫穿在所述馬達罩(36)上設置的貫穿孔(50)而向外部突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貫穿軸部(43b)上一體地設置有環狀的第1止水部(52),在所述緩沖件主部(43a)與所述馬達罩(36)的內表面彈性抵接的狀態下,該第1止水部(52)與所述馬達機殼(42)的外表面彈性抵接,該第1止水部(52)形成為在外周具有在與所述馬達罩(36)的外表面抵接時隨著遠離該外表面而直徑變小的錐面(52a),并且該第1止水部(52)能夠從所述馬達罩(36)的內側貫插到所述貫穿孔(50)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貫穿軸部(43b)上一體地設置有第2止水部(53),該第2止水部(53)呈環狀突出以使其外表面與所述貫穿孔(50)的內表面彈性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馬達罩(36)的內表面上一體地突出設置有環狀的第3止水部(54),該第3止水部(54)在所述貫穿軸部(43b)的周圍與所述緩沖件主部(43a)彈性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車門后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貫穿孔(50)的內端周緣部形成有錐狀的被抵接面(55),在圓形的所述緩沖件主部(43a)上形成有與所述被抵接面(55)彈性抵接的錐狀的抵接面(5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制鎖有限公司,未經本田制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7005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