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站臺視頻分析的城市公交客流調查方法及其調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64914.1 | 申請日: | 2017-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08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萬江;張道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南大蘇富特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金雙 |
| 地址: | 210036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站臺 視頻 分析 城市 公交 客流 調查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站臺視頻分析的城市公交客流調查方法及其調查系統,包含實時視頻接入服務器、視頻分析服務器、實時內存數據存儲器、公交智能調度系統、調度通訊服務器、車載GPS調度終端、站臺攝像機;通過分析公交站臺實時監控視頻數據以及智能公交調度數據,建立一套可精確識別乘客的上、下車站點,換乘及乘坐時間的客流調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城市公交客流調查領域,尤其涉及基于站臺視頻分析的城市公交客流調查方法及其調查系統。
背景技術
城市公交客流是指人們出行需要選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車輛以實現其位置移動而達到出行目的的乘客群。客流量從總的方面可以反映城市居民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車輛的數量程度。它是由城市和郊區、鄉鎮等固定居住人口和外地住城市的臨時人口,因生產、生活等需要出行乘車構成的,其中包含時間、方向、地點、距離、數量等因素。公共交通行業決策管理者們,為了分析客流在公共交通線路上的具體分布,經常要了解某一路段或某一站點的乘客乘車情況,通過對路網上的客流動態、方向上的客流動態、斷面上的客流動態以及客流動態的演變規律等了解或掌握不同維度下的分析方法,來分析了掌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率。
傳統的客流調查方法主要包括隨車客流調查法、目測客流調查法、問詢客流調查法、IC卡客流調查法、問卷式調查法、車載視頻客流統計法等。其中通過隨車客流調查方法的收集的資料全面,準確度高,用途較廣,對內可以掌握客流動態規律的全貌,對外可為城市規劃、交通治理提供參考依據,但這種調查所費人力、物力較多,資料整理復雜,人工統計難度大;目測客流調查方法所用人力少、資料整理簡便,但這種方法反映的動態是局部的,需與其他調查方式結合使用;問詢式調查方法可以獲取該線路各個斷面乘客分布動態資料,但這種方法需要通過受調查人填表獲得信息,受被調查者文化程度、時間、環境、抽樣比例等條件因系影響,調查難度較大;IC卡客流調查法可能對每條線路上的月票流量分布進行分析,以研究現有線路的走向與運力,適應客運量的需求,但IC卡客流調查只知道上客位置和人數,不了解乘客下車站點;車載視頻客流統計法,通過車載視頻數據識別統計車輛上車、下車人數,從而得到當前車載人數,但這種方法并不能知道每位乘客從哪里上、哪里下,對于更深入的客流分析無法支撐。出行調查法,是由規劃部門組織實施,通過公交、公安、交管、街道等各方面的配合,調查方式通過對工廠、機關、學校、文體場館等單位職工或居民小區的居民出行動態進行調查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需要事前精心準備和完善地組織才能進行,需要制定周密的調查方案,成本消耗最大。
通過分析,上述調查法所采用的手段大多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調查、取證、統計及分析。受調查方法、人力、物力、資金成本、時間、頻率、環境等各類局限性因素影響較大,調查所投人力、物力大,難度大、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站臺視頻分析的城市公交客流調查方法及其調查系統,通過分析公交站臺實時監控視頻數據以及智能公交調度數據,建立一套可精確識別乘客的上、下車站點,換乘及乘坐時間的客流調查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站臺視頻分析的城市公交客流調查方法,具體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通過視頻分析系統獲取每個公交站臺候車區、上下客區和公交車道的視頻數據,并根據所獲取的視頻數據劃定乘客人數統計的計算區域;
步驟2,視頻分析系統通過分析站臺的視頻數據,跟蹤識別計算區域的每一位乘客,并根據每位乘客的體貌特征數據計算每位乘客的特征向量值,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圖特征;
步驟3,當新的乘客進入計算區域時,為新的乘客分配一個唯一的GUID,并與其特征向量值關聯,乘客在各個計算區域內移動且特征向量值不變;當乘客離開計算區域時,則廢棄為該乘客分配的GUI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南大蘇富特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南大蘇富特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649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