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減震結構的自行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43428.1 | 申請日: | 2017-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22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育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育德 |
| 主分類號: | B62K3/04 | 分類號: | B62K3/04;B62K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韓來兵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減震 結構 自行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分別涉及一種具有減震結構的自行車。
背景技術
從自行車的發展歷史來看,目前自行車市場更多著眼于集休閑與功能性一體的高品質自行車,自行車已經不僅僅只是滿足現代人的出行需求,更多的是滿足人們健身、休閑和美觀的需求。減震自行車的設計由來已久,但是傳統的單車架減震自行車,不僅外形笨重,而且減震器外置容易損壞,最后由于笨重減震器的損壞造成整個車架的損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現有自行車雖然在外形上有各式各樣的改進,但對于路面的適應性,尤其對于農村凹凸不平的路面的適應性長期以來缺乏重大的改善,近年來,不斷出現一些減振的自行車。
例如,專利號為92229172.1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越野自行車,含有前輪、載貨架、前叉、車架、車座支撐架、后輪、花盤輪等;在自行車的前輪輪軸上固聯有前搖臂,前搖臂的另一端靠前輪邊處與前叉活動聯接,在前搖臂的兩邊各設有一弧形導軌,兩個油阻尼式避振器的上端與前叉活動聯接,下端可在兩弧形導軌中移動、定位;后搖臂活動連在花盤輪處的車架上并與后輪輪軸固聯,且在后搖臂上設有一弧形導軌。
再如專利號為96202667.0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減振自行車,由自行車和前后減震器組成。前減震器安裝在前叉和前軸之間,后減震器安裝在后斜梁和后軸之間。前后減震器都由彈簧減震器和V字形臂組成。前減震器的彈簧減震器安裝在前叉下端與前軸之間,V字形臂一臂的上端固定在前叉下端上,另一臂固定在前軸上,V字形臂交叉點由一活動軸將兩臂連接。
上述的自行車它們都設置有前后減震裝置,對現有的自行車在減震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均是較為復雜的結構并且減震效果不甚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具有較好減震效果的自行車結構。本發明所采取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減震結構的自行車,包括豎管、前叉、車架、曲柄鏈輪、前輪和后輪,所述的車架包括前管、上管、下管、后上叉、后下叉和減震器,所述的前管、下管、后下叉和后上叉形成四邊形結構,所述的上管和下管的一端分別鉸接在所述前管上,所述的后上叉和后下叉的一端分別鉸接在后輪的軸上,所述的上管的另一端、后上叉的另一端與減震器的上端鉸接,所述的下管的另一端、后下叉的另一端與減震器的下端均鉸接在曲柄鏈輪的軸上,所述的前管套接在所述豎管外,所述的豎管的一端用于安裝車把,豎管的另一端與前叉連接,所述的前輪安裝在前叉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減震器為油阻尼式減震器,所述的減震器外套接有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的減震器包括上端的上定位塊和下端的下定位塊,所述的彈簧的兩端與上定位塊和下定位塊均為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管和下管均為兩個或均為叉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的上管與后上叉連接的一端向上彎折形成坐桿,所述的坐桿上安裝有鞍座。
進一步的,所述的鞍座可沿坐桿上下移動調整鞍座高度。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具有結構獨特,減震效果好的優點,尤其適用于山地、極限運動等特殊功能的自行車,由于具有獨特的減震結構,騎用此車不但能減輕疲勞程度,還會使自行車的壽命延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減震功能的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符號說明如下:
1、豎管;2、前叉;3、曲柄鏈輪;4、前輪;5、后輪;6、前管;7、上管;8、下管;9、后上叉;10、后下叉;11、上定位塊;12、下定位塊;13、彈簧;14、坐桿;15、鞍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中”、“豎直”、“水平”、“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些術語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描述本發明及其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必須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育德,未經李育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434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通過探測識別設備智能識別車輛停放環境的管理系統
- 下一篇:行駛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