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半導體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15546.1 | 申請日: | 2017-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090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8238 | 分類號: | H01L21/8238;H01L21/8244;H01L27/092;H01L27/11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 地址: | 2012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導體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半導體結構,該半導體結構包括:襯底;以及在該襯底上的間隔開的第一鰭片和第二鰭片;在半導體結構上沉積第一層間電介質層;對第一層間電介質層進行部分地第一刻蝕以露出第一鰭片的頂部;在露出第一鰭片的頂部之后,去除該第一鰭片的一部分以形成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中外延生長第一電極;對第一層間電介質層進行部分地第二刻蝕以露出該第二鰭片的頂部;在露出該第二鰭片的頂部之后,去除第二鰭片的一部分以形成第二凹槽,其中該第二凹槽與該第一凹槽隔離開;以及在第二凹槽中外延生長第二電極。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同器件的電極外延體的橋接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在PMOS(P-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型溝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中,SiGe(硅鍺)外延體(作為源極和漏極)通過改善空穴遷移率和降低接觸電阻從而可以改善PMOS器件的性能。而在NMOS(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型溝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中,SiP(磷化硅)外延體(作為源極和漏極)可以通過增加源區或漏區的接觸面積來降低接觸電阻從而改善NMOS器件性能。但是,如果PMOS和NMOS外延體生長得太大,則這兩個器件的外延體有可能產生連接的問題,從而造成連接PMOS器件外延體的電源電壓Vdd和連接NMOS器件外延體的電路公共接地端電壓Vss有橋接的風險,這將使得電路失效。
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現有技術中的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的電路布局圖。圖1中示出了柵極接觸件101、有源區(例如源極或漏極)接觸件102和有源區103。該SRAM包括6個晶體管,分別是通過門(Pass Gate,簡稱為PG)晶體管11和14、下拉(Pull Down,簡稱為PD)晶體管12和15、以及上拉(Pull Up,簡稱為PU)晶體管13和16。其中,通過門晶體管和下拉晶體管是NMOS晶體管器件,它們的有源區接觸件連接Vss,上拉晶體管是PMOS晶體管器件,它的有源區接觸件連接Vdd。如果PMOS晶體管和NMOS晶體管的源極和漏極(即前面所述的外延體)生長得太大,則PMOS晶體管的源極/漏極與NMOS晶體管的源極/漏極有連接的危險,即Vdd和Vss就有橋接的危險。目前,這些PMOS晶體管和NMOS晶體管可以是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器件,隨著Fin(鰭片)的尺寸逐漸減小,在SiP和SiGe之間的空間變得更小,Vdd至Vss的橋接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雖然在目前的制造工藝中,如果SiP和SiGe生長的太大,可能會造成Vdd和Vss的橋接問題,但是,如果減小SiGe外延體的體積,則SiGe對溝道區域的應力將會減小,降低空穴遷移率,并且由于接觸面積減小,造成接觸電阻也將會增加。如果減小SiP外延體的體積,將會由于接觸面積減小而增加接觸電阻。然而對于邏輯器件,外延體的體積越大越好。
此外,隨著器件尺寸的進一步減小,源漏區域的面積變得可能不夠大,通常可能造成源極和漏極的外延體融合,這除了可能造成Vdd和Vss的橋接問題之外,還可能使得CESL(Contact etch stop layer,接觸刻蝕停止層)層不能連續地覆蓋相鄰的兩個源極/漏極外延體之間的空隙,所以后續的層間電介質層的空隙填充將可能變成一個問題。例如,如果CESL層或層間電介質層存在空隙,在形成接觸件的過程中,在接觸孔打開之后,用于形成接觸件的鎢材料可能會填充到空隙中,導致接觸件可能橋接鄰近的外延體,因此,對于NMOS器件和PMOS器件,需要體積比較小的源極/漏極外延體,但是另一方面,也需要體積盡可能大的外延體來減小接觸電阻,因此,這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矛盾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問題,并因此針對所述問題中的至少一個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經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155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集成電路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半導體器件及形成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