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及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49969.8 | 申請日: | 2017-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9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金鑫;孫仁俊;張建剛;吝林;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F5/60 | 分類號: | B64F5/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71008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全機落震 試驗裝置 試驗 方法 | ||
1.一種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支撐結構(1),所述支撐結構(1)用于支撐全機試驗模型(2);
升降系統(3),所述升降系統(3)固定在所述支撐結構(1)上,所述升降系統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連接,用于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從試驗地面升起或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從空中放落;
測力平臺(4),所述測力平臺(4)固定在試驗地面上,且對應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的起落架布置,用于支撐從空中放落的全機試驗模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統(3)包含升降吊繩(31)、吊繩調節塊(32)、電磁鐵(33)及調節吊繩(34);所述升降吊繩(31)一端與動力機構連接,另一端通過所述電磁鐵(33)與所述吊繩調節塊(32)連接;所述調節吊繩(34)一端與所述吊繩調節塊(3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繩調節塊(32)包含吸合部(321)和調節部(322),所述吸合部(321)用于與所述電磁鐵(33)連接,所述調節部(322)上設置有兩個通孔,所述通孔的軸線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個平面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吊繩(34)包含兩根,其中一根調節吊繩穿過所述調節部上的一個通孔,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全機試驗模型的兩翼;另一根調節吊繩穿過所述調節部上的另一個通孔,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全機試驗模型的機頭與機尾。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機落震試驗裝置進一步包含花籃螺絲,每一根所述調節吊繩上均包含兩個花籃螺絲,兩個所述花籃螺絲分別設置在所述調節吊繩穿過的所述通孔的兩端。
6.一種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支撐結構(1)為全機試驗模型(2)提供支撐,將升降系統(3)安裝在所述支撐結構(1)上,所述升降系統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連接,利用所述升降系統(3)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從試驗地面升起或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從空中放落;在試驗地面上與全機試驗模型(2)的起落架對應位置設置測力平臺(4),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從空中自由落體至測力平臺(4)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全機落震試驗時,利用調節吊繩(34)連接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與吊繩調節塊(32),通過調節吊繩(34)調節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的姿態;電磁鐵(33)通過磁力吸住所述吊繩調節塊(32);升降吊繩(31)與電磁鐵(33)連接,動力機構用于將所述全機試驗模型(2)拉高至試驗高度。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根調節吊繩連接所述全機試驗模型的兩翼,通過調整所述調節吊繩在吊繩調節塊上的位置,調節全機試驗模型的滾轉角;利用另一根調節吊繩連接全機試驗模型的機頭與機尾,并通過調整所述調節吊繩在吊繩調節塊上的位置,調節全機試驗模型的俯仰角。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兩根調節吊繩通過在吊繩調節塊上的位置通過鎖緊螺栓固定。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機落震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花籃螺絲對全機試驗模型的滾轉角及俯仰角進行調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4996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