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制備超平整無褶皺石墨烯單晶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523050.1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903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彭海琳;鄧兵;劉忠范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30B29/02 | 分類號: | C30B29/02;C30B29/64;C30B2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平整 褶皺 石墨 烯單晶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備超平整無褶皺石墨烯單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銅(111)單晶薄膜/藍寶石對疊,使藍寶石面在外,銅(111)單晶薄膜面在內(nèi),先退火再進行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沉積完畢即在所述銅(111)單晶薄膜表面得到所述石墨烯單晶薄膜。本發(fā)明采用超平整銅(111)單晶以及合適的化學反應窗口制備了超平整石墨烯單晶。超平整石墨烯單晶的平整度達到0.5nm,表面無褶皺,遠優(yōu)于普通銅箔上生長的石墨烯。超平石墨烯具有遠優(yōu)于粗糙石墨烯的性能,包括抗氧化性能和導電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備超平整無褶皺石墨烯單晶的方法。
背景技術
石墨烯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如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高的透光性、良好的機械性能等,受到了廣泛的研究并且在透明導電薄膜、光電探測、催化、生物檢測 等領域顯示了其潛在的實用價值。石墨烯諸多制備方法中,銅箔表面的化學氣相沉積 方法具有生長的石墨烯質(zhì)量高、適用于宏量制備等諸多的優(yōu)勢。然而,化學氣相沉積 方法制備的石墨烯有兩類典型的缺陷:晶界和褶皺。
由于石墨烯是二維層狀材料,化學氣相沉積制備過程中,石墨烯在生長基底上銅箔上多點成核,拼接成為多晶薄膜。石墨烯多晶薄膜內(nèi)部存在大量的晶界,晶界的存 在會嚴重地降低石墨烯的機械強度、電學遷移率、化學抗腐蝕能力等等性能。因此, 制備超大單晶石墨烯薄膜,解決石墨烯生長過程中的晶界問題極其重要。制備大面積 單晶石墨烯有兩種典型的方法:第一,石墨烯在生長襯底上單一成核,然后外延長大; 第二,石墨烯在外延襯底上取向一致成核,拼接成為一個單晶。相對而言,第一種方 法制備石墨烯的速率極慢,不利于工業(yè)規(guī)模制備;第二種方法通常采用銅(111)單晶 襯底,生長速度快,但是受限于銅(111)單晶襯底的尺寸。
此外,由于石墨烯具有負的熱膨脹系數(shù),而銅箔具有正的熱膨脹系數(shù),銅箔表面生長的石墨烯往往具有多種尺度的波紋(ripple)或者褶皺(wrinkle)。研究表明,褶 皺會降低石墨烯的遷移率,造成沿著褶皺方向和跨過褶皺方向各向異性的遷移率和導 電性;褶皺會降低石墨烯的機械強度,使得石墨烯在外界應力的作用下優(yōu)先在褶皺處 斷裂;褶皺會影響晶格聲子振動,降低石墨烯的熱導率;褶皺也是石墨烯應力集聚位 點,提高了化學反應的活性。總之,石墨烯褶皺的存在對石墨烯的電學、熱學、力學、 化學反應性能都存在很大的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超平整無褶皺石墨烯單晶的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制備石墨烯單晶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銅(111)單晶薄膜/藍寶石對疊,使藍寶石面在外,銅(111)單晶薄膜面在內(nèi), 先退火再進行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沉積完畢即在所述銅(111)單晶薄膜表面得到所述 石墨烯單晶薄膜。
上述方法中,對疊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銅的揮發(fā),對疊形成的限域空間非常有利于防止銅在高溫生長條件下的揮發(fā);
所述退火步驟中,載氣為氬氣和氫氣;所述氫氣和氬氣的流量比為10:(400-1000);
所述氫氣的流量具體為10sccm;
所述氬氣的流量具體為500sccm;
所述退火步驟中,退火時間為0.5-2h;
退火溫度為1000-1050℃;
由室溫升至退火溫度的時間為0.5-2h,具體可為1h;
所述退火在常壓化學氣相沉積爐中進行。
所述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步驟中,生長溫度為1000-1050℃;
沉積時間為0.5-5h,具體可為3h;
所述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步驟中,沉積氣氛為氬氣、氫氣和稀釋的碳源氣體組成的混合氣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北京大學,未經(jīng)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23050.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