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22883.6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95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朋;呂俏麗;伍維峰;陸希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6 | 分類號: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11294 | 代理人: | 李永聯 |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氣缸 溫度傳感器 密封性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發動機開發過程中需要測量發動機缸體的氣缸壁溫度,用來檢測氣缸壁溫度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而溫度傳感器一般埋設在距離缸體上端面-10mm至-4mm位置,因此需要在缸壁位置開槽或者打孔,在槽或者孔中埋設溫度傳感器并用工業修補劑進行修補,前期多次出現因埋設傳感器導致缸體與缸墊密封不良或者從傳感器位置漏水問題,這些問題多是因為工業修補劑打磨的平面度差,或者在工業修補劑凝固過程中存在氣泡,裂紋導致,肉眼很難發現;對發動機氣缸壁埋設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一般是直接在水套中通入壓縮空氣,在傳感器周圍噴灑肥皂水檢查有無氣泡來判斷密封性好壞,但通入水套中氣體壓力因人而異,無標準且誤差較大;如果通入氣體壓力過大,會損壞發動機;反之,壓力不足,即使有輕微滲漏,也不能檢測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及方法,將檢測結果做到目視化和標準化,更準確的檢測在發動機氣缸壁埋設溫度傳感器密封性,其解決了現有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復雜、誤差較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包括發動機除氣管、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以及壓縮空氣管;發動機除氣管設置于發動機上;發動機除氣管與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以及壓縮空氣管通過三通快接接頭連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壓縮空氣開關;壓縮空氣開關設置于壓縮空氣管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空氣壓縮機;空氣壓縮機連通壓縮空氣管,并通過發動機除氣管向發動機的水套中充氣。
進一步地,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上還設有打氣筒。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方法,包括發動機除氣管、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以及壓縮空氣管;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將發動機冷卻系統中各個進出水口密封,只保留發動機除氣管,用于外接壓縮空氣;
S2:然后將發動機除氣管與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以及壓縮空氣管通過三通快接接頭連通;
S3:打開壓縮空氣源通過壓縮空氣管向發動機的水套中充氣到預設值;
S4:關閉壓縮空氣源,通過觀察壓力傳感器標定儀從而判斷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
進一步地,壓力傳感器標定儀上還設有打氣筒,S3步驟中包括以下步驟:
向所述發動機的水套中充氣時,通過壓力傳感器標定儀監控發動機水套中壓力,當檢測到壓力達到約180kPa至195時,關閉壓縮空氣開關;繼續用打氣筒打氣來調整發動機水套中氣壓至200kPa。
進一步地,S4步驟中,觀察壓力傳感器標定儀顯示的壓力值;若壓力傳感器標定儀顯示氣壓快速下降,且伴有明顯漏氣聲,說明密封不合格;若發動機水套氣壓在1分鐘內下降小于2kPa,說明密封正常。
進一步地,S4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S5:向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布置的位置噴灑肥皂水,檢查氣密性。
進一步地,S1步驟之前還包括以下步驟:
S6:發動機缸壁溫度傳感器布置完成后,將發動機氣缸體、氣缸蓋、缸墊、水泵及管路進行裝配;曲柄連桿組、發動機其他附件不裝配。
該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密封性檢測裝置通過接入壓力傳感器標定儀,既可以監控,也可以調整通入發動機水套中氣體壓力,因檢測結果做到目視化和標準化,密封檢測結果更準確。
2、本發明提供的密封性檢測方使用的工裝一般試驗室都有,無需單獨購買,布置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一種發動機氣缸壁溫度傳感器密封性檢測方法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發動機;2—壓力傳感器標定儀;3—三通快接接頭;4—壓縮空氣管;5—壓縮空氣開關;6—空氣壓縮機;7—發動機除氣管;8—打氣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2288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