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動物腸粘膜生產腸道微生物粉并聯產小分子肽、肝素鈉、堿性磷酸酶的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11309.0 | 申請日: | 201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5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德亮;王皓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德亮 |
| 主分類號: | C12N1/02 | 分類號: | C12N1/02;C12N1/20;C07K1/34;C08B37/00;C12N9/16;A61K35/741;A61P1/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1110 | 代理人: | 姜振東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物 粘膜 生產 腸道 微生物 聯產 分子 肝素鈉 堿性磷酸酶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動物腸粘膜為原料生產腸道微生物粉并聯產小分子肽、肝素鈉、堿性磷酸單酯酶的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20世紀初,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獲得者俄國科學家梅契尼科夫對三十五個國家的長壽人口比例進行了調查,發現保加利亞的長壽人口比例最高。通過與周圍國家飲食習慣對比,發現與保加利亞人大量飲用含有乳酸菌的酸奶有關,他們人均每天喝一千克酸奶。1908年,梅契尼科夫將他的發現寫在《長壽》一書中,指出胃腸道菌群與人類健康長壽密切相關,并指出腸道有害菌的生長是促使人衰老的主要原因。我國學者張箎教授在世界第五長壽區—中國廣西巴馬地區調查研究發現,百歲以上老人體內的雙歧桿菌比普通老人體內有益菌多的多。1974年,Paker將益生菌定義為對腸道微生物平衡有利的菌物。
腸道益生菌被定義為臨床上對人體健康有效的活菌,而且不依賴于種屬。人腸道內生存著500多種約100萬億微生物群,加起來有足球大小,打個比喻,地球上有四十五億人口,人腸道的菌群有一百兆個數量,這個數量是45億2萬倍以上。如果將人腸道細菌排成一列,可繞行地球兩圈多。所以說人不僅是一個"人",它還是與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共存的微環境。人與腸道微生物是共生,共存,共榮的關系,一方的健康狀態發生改變另一方隨之產生不良反應。一旦腸道菌群平衡被打破,人體營養成分的吸收,有害物質的排泄,吐故納新,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生理、生化功能就發生改變,制病因子承機開始猖狂;惡性腫瘤,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疾病相繼而生,破壞,損傷,減退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縮短人類本應生存200年左右的壽命。人類在衰老過程中,腸道菌群的多樣生物功能逐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降低,對人有害的致病菌占優勢。
當今生物界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非常勇躍,20l0年3月4日,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指出,在多國科學家的通力合作和艱苦努為下,人類已經測定出人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目錄,對人類來說不論是對微生物和疾病的認識,還是對人體健康,特別是對提升人類生存質量,延年益壽都具有里程碑劃時代的意義。《生物谷腸道微生態與健康研討會》己舉辦兩界,2016年參會的學者與專家超過千人;2017年3月24-25日在上海就提高我國腸道微生態的整體水平,腸道菌群移植治療,腸道菌群與神經,腫瘤,代謝,免疫疾病,以及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達到延年益壽等有關議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合作交流。
近年來興起將健康人的糞便通過手術植入到病人腸道內,以達到改善患者腸道微生態環境,使有益、有害、中間菌群重新組合起到平衡、維持、恢復到健康人的生理功能。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kaeberlein幾十年一直致力于遺傳學研究,研究團隊以老鼠,狗作為研究對象,用一種細菌產物作延長壽命實驗;狗的壽命為10年-13年,他們用24只狗實驗,10周后,用超聲心動圖檢查狗的心臟功能是否發生變化,結果顯示飼喂了細菌產物的狗功能得到了提高,未食用細菌產物的狗心臟沒有改變;他們希望這種細菌產物將來用到人類身上,延緩人類壽命。德國馬普所Darlo valenzano教授為了證明這一結論的科學性。他用地球上最短壽命的脊椎動物非洲青鱂小魚作為衰老的動物模型,因為這種魚幾個月就走完一生。教授和他的研發團隊決定做一個“糞便移植”實驗,將9周半大的青鳉魚泡在含有抗生素的水中,殺死它們自身的腸道菌群。隨后,將這些中年魚挪到無菌水中,并在水里撒上6周大的小魚糞便。研究人員也作了幾組對照實驗。一組9周半大的中年魚吞食同齡魚糞便,另一組9周半大的魚在滅菌后,沒有吞食任何糞便,研究人員還做了未經任何處理的魚作為對照。十六周后比較了這些魚的壽命,結果令人吃驚,吞服了年輕小魚糞便的那些9周半的魚壽命顯著延長,分別提高了2 1%-41%不等,運動能力競然表現的和青年時期類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德亮,未經王德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113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