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08124.4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155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瑞;林衛明;石萬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 | 分類號: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吳蘭柱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艙蓋 夾具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包括翻轉機構及輔助機構;輔助機構固定于翻轉機構上。翻轉機構包括第一旋轉桿、第二旋轉桿、固定板、第三旋轉桿、基座、轉接板、氣缸底座及氣缸;輔助機構包括定位凸臺、活動塊、缸體、活塞桿、第一固定鍵和第二固定鍵。本技術方案通過翻轉機構取消了補焊工位,并且實現了自動角度翻轉及定角度翻轉,減少了搬運及投資費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焊接輔助夾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由各種類型的小零件按層級逐步焊接而成,為保證焊接后形成的焊接總成精度穩定、可靠,在焊接過程中設計專用的輔助工裝來進行保證。在設計輔助工裝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定位穩定性、節拍以及操作性等多項指標,由于指標之間的沖突經常需要設計不需要額外上件的補焊工位用于解決上一工序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汽車發艙蓋板02在焊接時,先由圖1的焊接夾具01定位固定并焊接部分焊點,再人工翻轉發艙蓋板02并搬運至圖2的補焊夾具03上焊接其余焊點。人工搬運并翻轉發艙蓋板的工作強度較大,并且需要增加工位所匹配的空間,投資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以解決現有技術需要人工翻轉搬運及投資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包括翻轉機構及輔助機構;所述輔助機構固定于所述翻轉機構上。
所述翻轉機構包括第一旋轉桿、第二旋轉桿、固定板、第三旋轉桿、基座、轉接板、氣缸底座及氣缸;
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表面;所述第一旋轉桿的右端與所述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旋轉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旋轉桿的上端旋轉連接;
所述第二旋轉桿的下端與所述轉接板固定連接;
在所述基座上設置有長方形孔槽,所述第三旋轉桿穿過所述長方形孔槽;所述第三旋轉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旋轉桿近所述轉接板的一側旋轉連接;所述第三旋轉桿的右端與所述氣缸旋轉連接;所述第三旋轉桿的中部與所述固定板通過轉軸轉動連接;
所述氣缸通過所述氣缸底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
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近所述長方形孔槽處設置有限位塊,用以對第三旋轉桿的旋轉限位。
所述轉接板包括轉接板本體及與所述轉接板本體為一體結構的多個延伸部,在每個所述延伸部上設置有輔助機構通孔,在所述輔助機構通孔的周圍設置有輔助機構安裝孔。
所述輔助機構包括定位凸臺、活動塊、缸體、活塞桿、第一固定鍵和第二固定鍵;
所述缸體固定于所述定位凸臺的底面上,在所述定位凸臺的頂面上設置有活動塊通孔,在所述定位凸臺的底面上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與所述輔助機構安裝孔一一對應,所述定位凸臺的上端插入所述輔助機構通孔內;
所述活動塊的中部設置有U型開孔,所述U型開孔穿過所述第一固定鍵,所述活動塊的下端通過第二固定鍵與活塞桿轉動連接。
所述汽車發艙蓋板的補焊夾具還包括夾緊機構和底座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及所述翻轉機構均固定于所述底座機構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方案通過翻轉機構取消了補焊工位,并且實現了自動角度翻轉及定角度翻轉,減少了搬運及投資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焊接夾具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補焊夾具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軸視圖;
圖4為翻轉機構的軸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812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保溫幕墻的連接結構
- 下一篇:一種密拼接縫式疊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