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平臺化模塊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04802.X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92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小江;傅春宏;汪建安;李云霆;谷印;吳寒;張映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 | 分類號: | B60R16/02;B60R16/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中瀚專利商標事務所44239 | 代理人: | 黃洋,蓋軍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動力 汽車 控制系統 平臺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車/混動汽車的電動系統部件集成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尤其適用于混動汽車的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平臺化模塊。
背景技術
整車企業迫于環保的壓力,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池的成本在逐步減低,主機廠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競爭的迫切要求下,市場要求新的汽車產品替代普通的燃油汽車,混動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就應運而生。同時為了市場不斷要求降價的壓力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力,零部件供應商日益成熟的開發設計和生產技術保證了系統化設計與模塊化供貨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和和潮流。
系統化設計與模塊化供貨之所以能夠大范圍流行,其重要原因在于它能夠為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帶來明顯的利益,對整車企業而言,主要表現在于有助于縮短裝配生產線長度,提高生產線運轉率,減少因零部件采購品種過多而帶來額外交易成本和管理陳本,有助于減少庫存,減低損耗,節約生產場地,改善直接成本構成,減低產品研發投入,縮短開發周期。
混合動力汽車與普通汽油成的區別在于增加了一套電動系統,電動系統里包括電機,電池,電機控制器(MCU),逆變器(DCDC)和高壓接線盒等系統部件,單體的布置設計,比較占用布置設計空間,特別是在混合動力汽車上面,因為油電混合的動力系統,系統部件比較多,空間也僅有普通汽油車一樣的前艙,在基本沒有減少系統部件的前提下,再布置一套電動系統,空間就非常緊湊,電動系統模塊化設計就承擔了重要的核心部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平臺化模塊,可以有效利用前艙布置空間,并且可以有效縮短裝配工序,提高生產線運轉率,實現電動系統結構平臺化和通用化,縮短開發周期,降低成本。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平臺化模塊,關鍵在于所述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平臺化模塊包括電機控制器、高壓接線盒、逆變器以及模塊殼體,所述電機控制器和高壓接線盒布置在所述模塊殼體的上層,所述逆變器布置在所述模塊殼體的下層,以汽車X向從發動機艙前擋板區域到發動機艙車頭方向為正方向,高壓接線盒區域和電機控制器區域沿正方向相鄰順序布置,所述模塊殼體的右側沿正方向依次設置高壓接線盒電纜接口和低壓信號線插口,所述模塊殼體的后端左側在高壓接線盒區域與電機控制器區域交匯處形成有第一讓空區域,所述第一讓空區域的右端面設置高壓電纜接口,第一讓空區域的前端面設置蓄電池接口。
本發明通過將電機控制器、高壓接線盒及逆變器集成在同一模塊殼體內且分置上下層,并通過將高壓接線盒電纜接口和低壓信號線插口均布置在模塊殼體的右側使模塊殼體的右側更接近混動總成區,且通過設置第一讓空區域以設置高壓電纜接口和蓄電池接口,達到更優化的電動控制系統布置結構,在節約空間的同時有效兼顧了高低壓線最短原則,且方便了冷卻管路布置,提供了合理的控制系統集成化和平臺化方案。
進一步的,所述電機控制器區域的前端左側設有第二讓空區域,所述第二讓空區域的后端面設置負極搭鐵,所述第二讓空區域的右端面設置三相動力電纜接口。通過第二讓空區域的設置,可以更有效的兼顧三相動力電纜的轉彎半徑、逆變器三相電纜接口的設置以及負極搭鐵位置的合理性。
進一步的,所述模塊殼體的左側上層電機控制器區域的底部設置冷卻管路接口。這樣可以方便冷卻管路的優化布置,且減小對高低壓線接口布置的影響。
具體的說,所述高壓接線盒電纜接口包括油泵電機控制器高壓電纜接口和空調系統高壓電纜接口。所述空調系統高壓電纜接口包括加熱器高壓電纜接口和電動壓縮機高壓電纜接口。
進一步的,所述模塊殼體的上層殼體的橫截面大于下層殼體的橫截面。這樣的結構可以方便整個模塊的安裝拆卸,節約前艙空間。
具體的說,所述模塊殼體通過底部邊緣的多個豎向固定孔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等軸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048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