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及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71145.3 | 申請日: | 2017-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422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2 |
| 發明(設計)人: | 雷冬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0 | 分類號: | B22D1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劉雯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壓鑄 加工 機械手 機器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壓鑄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及機器人。
背景技術
現今,在電子產品的加工生產中,常采用壓鑄加工的方法制作電子產品的金屬殼體,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的金屬中框等,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將電子產品金屬中框放入壓鑄機床的加工位中,現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放置電子產品金屬中框,其效率低,成本高,由于作業溫度高、環境差,還容易出現工傷事故。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低且加工效率高的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及機器人。
一種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用于與機器人的自由端連接;
滑座,滑動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卡爪,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卡爪用于抓取待壓鑄工件及抓取完成壓鑄的工件;及
頂料機構,設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頂料機構在所述卡爪將待壓鑄工件放入壓鑄模具的工位時頂持所述滑座,所述滑座驅動所述卡爪沿第一方向移動使所述待壓鑄工件被推入所述工位中并與所述工位緊貼。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設置有滑軌,所述滑座與所述滑軌相對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滑軌滑動配合的滑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頂板,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垂直,所述頂板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滑軌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料機構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頂料氣缸,豎直固定于所述頂板的導向件,以及滑動套設在所述導向件上且與所述頂板平行的頂料板,所述頂料板與所述滑座抵接,所述頂料氣缸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頂板且末端套接有頂頭;所述卡爪將待壓鑄工件放入壓鑄模具的工位時,所述頂料氣缸驅動所述頂頭頂持所述頂料板并帶動所述頂料板及滑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使待壓鑄工件被推入所述工位中并與所述工位緊貼。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向件上套設有預緊彈簧,所述預緊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頂板、頂料板抵靠以在所述卡爪取放工件時起緩沖作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爪包括設置于所述滑座上的第一平行夾氣缸,及連接于所述第一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相對的兩端的夾持塊,所述第一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夾持塊至少有一部分伸入所述待壓鑄工件的內側,所述第一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向外伸出一定距離時使兩側的所述夾持塊與所述待壓鑄工件的內側壁抵持,以使所述待壓鑄工件相對于所述夾持塊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夾持塊相背離的一側分別具有與所述待壓鑄工件相對的兩內側壁卡持配合的卡合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廢料夾持機構,所述廢料夾持機構包括對稱設置在所述底座兩側的第二平行夾氣缸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二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相對的兩端的夾塊,所述第二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平行夾氣缸的輸出軸向內收縮時帶動兩側的所述夾塊夾持完成壓鑄后從所述工位兩側擠出的廢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座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卡爪有無抓取工件及用于檢測抓取工件的過程中工件是否掉落的傳感器;所述底座背離所述頂料機構的一側固定有連接頭,所述機械手通過所述連接頭與機器人的自由端連接。
一種機器人,所述機器人的自由端連接有上述機械手。
上述機械手,滑座上設置有頂料機構,卡爪抓取工件后,頂料機構將工件推入壓鑄磨具的工位中,并使工件與工位緊貼,作業效率高,安全可靠,加工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抓取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圖1所示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二;
圖5為圖1所示用于壓鑄加工的機械手中卡爪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所示工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一實施例提供的六軸機器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711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