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螺栓孔對準檢測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70801.8 | 申請日: | 2017-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99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蔣金鵬;陳津;周爍;朱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鈞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0 | 分類號: | 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陳亮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臨港***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螺栓 對準 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螺栓孔對準檢測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可定位到空間內任一位置的定位桿;位于所述定位桿端部的雙向視野相機,所述雙向視野相機包括具有相同的軸線的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所述第一鏡頭和所述第二鏡頭朝向具有180度夾角的兩個方向進行拍攝,以獲取位于所述第一鏡頭側的第一螺栓孔集合的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孔的圖像信息和位于所述第二鏡頭側的第二螺栓孔集合的至少一個第二螺栓孔的圖像信息;信息處理模塊,基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孔的所述圖像信息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螺栓孔的所述圖像信息,判斷所述第一螺栓孔集合和所述第二螺栓孔集合的對準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螺栓孔集合和所述第二螺栓孔集合位于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發動機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螺栓孔對準檢測的裝置。
背景技術
民用航空渦扇發動機裝配的特點為零件及連接件數量多,產品結構形狀復雜,裝配質量要求高,而當前國內航空發動機裝配工藝水平還很落后,人工勞動量大,生產周期較長,很多時候還要依靠操作人員的經驗。以低壓渦輪單元體安裝為例,低壓渦輪單元體安裝技術沿襲傳統裝配方式和管理模式,依然使用二維工藝設計,采用人+吊車,配合使用專用工裝的裝配方案,生產管理過多依靠人員的經驗,發生錯裝、漏裝以及零件損傷等質量問題的概率較高,裝配一致性、穩定性差,裝配效率低下。
低壓渦輪單元體的安裝首先需要保證低壓渦輪單元體前安裝邊與級間機匣單元體后安裝邊螺栓孔的對齊,傳統的對齊方法是通過輔助引導銷完成。此種方法一方面需要人工拆裝引導銷,費時費力,效率低;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引導銷的易安裝和易拆卸,引導銷的對準精度往往不高,導致安裝邊螺栓孔對齊精度較低,在擰螺栓過程中容易發生磕碰和應力集中,導致零件損壞。另外,發動機環形安裝邊一般為過盈止口配合,在裝配時需要事先對止口進行加熱或冷卻,傳統方法并未對止口尺寸的變化進行監控,一旦裝配過程較長,安裝邊尺寸恢復后若強行進行裝配會造成部件損壞,若重新加熱或冷卻則影響裝配效率。
發明內容
以下給出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簡要概述以提供對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構想到的方面的詳盡綜覽,并且既非旨在指認出所有方面的關鍵性或決定性要素亦非試圖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圍。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簡化形式給出一個或多個方面的一些概念以為稍后給出的更加詳細的描述之序。
本發明提供一種螺栓孔對準檢測的裝置,能夠自動檢測待裝配的兩個設備的螺栓對準的情況。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螺栓孔對準檢測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可定位到空間內任一位置的定位桿;位于所述定位桿端部的雙向視野相機,所述雙向視野相機包括具有相同的軸線的第一鏡頭和第二鏡頭,所述第一鏡頭和所述第二鏡頭朝向具有180度夾角的兩個方向進行拍攝,以獲取位于所述第一鏡頭側的第一螺栓孔集合的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孔的圖像信息和位于所述第二鏡頭側的第二螺栓孔集合的至少一個第二螺栓孔的圖像信息;信息處理模塊,基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孔的所述圖像信息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螺栓孔的所述圖像信息,判斷所述第一螺栓孔集合和所述第二螺栓孔集合的對準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螺栓孔集合和所述第二螺栓孔集合位于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雙向視野相機還包括:CCD圖像傳感器;反射組件,用于選擇性地將所述第一鏡頭收集的光或所述第二鏡頭收集的光反射到所述CCD圖像傳感器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桿為模塊化六自由度機器人手臂。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激光測距傳感器,用于對準待裝配設備的安裝止口進行距離的測量,所述信息處理模塊還用于基于所述距離的信息,判斷待裝配設備的安裝止口的加熱膨脹量,以判斷待裝配設備是否處于可裝配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鈞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鈞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708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