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32133.X | 申請日: | 2017-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8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鐘時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朗高電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F16N11/00;F16N39/06 |
| 代理公司: | 蘇州銘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王凱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電機 軸承 潤滑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動電機軸承潤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當前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為了實現輕量化及提高節能效果動力系統逐漸由機與電機離散結構向發動機、電機和變速箱一體化結構發展,即向集成化混合動力總成系統發展,現在常見的集成化結構為串聯式、并聯式和混聯式。這種結構一般都要求電機轉速較高,為了降低總成噪聲變速箱基本采用斜齒輪傳動因此電機軸承需要高速運轉且承受頻繁變動的徑向力和軸向力,現在市場上電機常采用免維護封閉軸承,這樣電機軸承特別是軸承油脂壽命往往滿足不了要求,也有的采用開式軸承,定期補充油脂結構,這無形中會增加使用維護成本和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解決發電機和電動機4個軸承潤滑油路和變速箱形成內部良性循環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包括變速箱、發電機和驅動電機;所述發電機的轉軸與驅動電機的轉軸在變速箱內進行對接;所述發電機的腔體與其轉軸通過一對發電機軸承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腔體與其轉軸通過一對驅動電機軸承連接;所述發電機的腔體內設有通往發電機軸承的第一油路;所述驅動電機的腔體內設有通往驅動電機軸承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的進油口與變速箱內的齒輪泵相連;所述第二油路的進油口也與變速箱內的齒輪泵相連;所述第一油路在經過發電機軸承后其回油口通往所述齒輪泵;所述第二油路在經過驅動電機軸承后其回油口通往所述齒輪泵。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進油口處均設有濾網。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回油口處也設有濾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對軸承進行潤滑和冷卻,解決了軸承加脂不便和增加維護成本以及軸承油脂壽命不能滿足整車壽命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的結構剖面圖;
圖2是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的另一剖面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發電機軸承;2、驅動電機軸承;3、第一油路;4、第二油路;5、變速箱;6、發電機;7、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附圖1和2,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混動客車電機軸承潤滑結構,包括變速箱5、發電機6和驅動電機7;所述發電機6的轉軸與驅動電機7的轉軸在變速箱5內進行對接;所述發電機的腔體與其轉軸通過一對發電機軸承1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腔體與其轉軸通過一對驅動電機軸承2連接;所述發電機的腔體內設有通往發電機軸承的第一油路3;所述驅動電機的腔體內設有通往驅動電機軸承的第二油路4;所述第一油路3的進油口與變速箱5內的齒輪泵相連;所述第二油路4的進油口也與變速箱內5的齒輪泵相連。所述第一油路3在經過發電機軸承1后其回油口經過回油槽通往所述齒輪泵;所述第二油路4在經過驅動電機軸承2后其回油口經過回油槽通往所述齒輪泵,齒輪泵中的油經過一個循環后回到齒輪泵中。所述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的進油口處均設有濾網,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的回油口處也設有濾網,濾網能夠保障油路暢通,防止阻塞。本方案中借用變速箱自帶的齒輪泵作為動力源,對電機4個軸承分別設計油潤滑供油支路,將變速箱油通過濾網供給軸承,并經過機座最低處的回油槽,使油回到變速箱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朗高電機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朗高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321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