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97526.1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560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5 |
| 發明(設計)人: | 郭興忠;尹朋岸;王子晨;楊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58;H01M4/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33212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祺<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310058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空 球形 二硫化鉬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利用正硅酸乙酯、氨水等制備二氧化硅微球;以二氧化硅微球為模板,在表面生長二硫化鉬和碳,最后以堿液刻蝕掉二氧化硅微球,得到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中空微球。通過此種方法合成的材料可以保證二硫化鉬和碳較好的結合,發揮二硫化鉬和碳的協同作用,提高電池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以二氧化硅微球為犧牲模板制備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并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等諸多的優點,目前為止被廣泛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領域中,目前常用于鋰離子電池材料是傳統的石墨材料,但是石墨的首次庫倫效率低,工作電壓低等缺點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二硫化鉬作為一種高理論比容量(669-1675mAh/g)的層狀材料引起了鋰離子電池領域科學家們廣泛的關注,并且由于其自身的諸多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二硫化鉬被認為是石墨烯材料之后的又一個熱點材料。而二硫化鉬與石墨、石墨烯等材料相復合制備的負極材料在電化學性能上更是表現優異。
專利CN106229472A公開了一種二硫化鉬納米片、石墨烯鋰電池負極材料制備方法,專利CN106207171A公開了一種二硫化鉬/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鋰離子電池負極、鋰離子電池。專利CN106229155A公開了一種制備單層2H相二硫化鉬/微納米碳復合材料的方法。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以二氧化硅為犧牲模板制備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備方法。
CN105366726A公開了一種具有層狀殼層結構的中空球形二硫化鉬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在水體系中,將鉬源與硫源在酸性條件下進行反應,得到前驅體溶液,然后將前驅體溶液經超聲霧化,使前驅體溶液以亞微米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得到前驅體溶液霧滴,前驅體霧滴隨惰性氣體載氣流入溫度為400℃-800℃的反應器進行加熱反應,流出的產物由水收集,得到具有層狀殼層結構的中空球形二硫化鉬,所述中空球形二硫化鉬的粒徑為500-5000nm,殼層厚度為3-30nm,殼層為層狀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空球形的二硫化鉬/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溶液A的配置:將3~7ml的正硅酸乙酯加入到30~50ml的無水乙醇中,室溫下攪拌30~90min;
2)、溶液B的配置:將5~15ml氨水加入到由10~20ml無水乙醇和20~30ml去離子水組成的混合溶液中,室溫下攪拌30~90min;
氨水為工業氨水,即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
3)、將溶液A滴加到溶液B中,室溫下攪拌3~6h,隨后靜置10~20h,得到白色懸濁液;
4)、將步驟3)得到的白色懸濁液于8000~10000rpm/min離心8~15min,隨后將離心得到的沉淀物在20~60℃下干燥12~24h,得到白色二氧化硅微球;
5)、將步驟4)得到的白色二氧化硅微球與0.5~1.0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一起加入到30~50ml去離子水中,攪拌8~15h,然后于8000~10000rpm/min離心8~15min,得到白色粉體;
6)、將步驟5)得到的白色粉體和0.01~1g聚乙烯比咯烷酮(分子量為40000)溶解在30~50ml去離子水中,攪拌30~90min,加入0.3~0.7g鉬酸鈉,攪拌30~90min,隨后加入0.5~1.5g硫脲,攪拌6~18h,得到均質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75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