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谷氨酸棒桿菌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85500.5 | 申請日: | 2017-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72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晟;蔣宇;錢峰慧;楊俊杰;程江紅;吳濤;胡丹;刁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廊坊梅花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1 | 分類號: | C12N1/21;C12P13/04;C12R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趙青朵 |
| 地址: | 065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谷氨酸 桿菌 及其 構建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谷氨酸棒桿菌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本發明所述谷氨酸棒桿菌其細胞內編碼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gnd基因的第361位絲氨酸突變為苯丙氨酸。本發明所述谷氨酸棒桿菌對戊糖磷酸途徑中的gnd基因進行點突變,使得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第361位的絲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而減弱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變構調節,從而增強NADPH再生能力,為脯氨酸合成提供充足的NADPH,進而提高脯氨酸的產量。實驗表明本發明所述谷氨酸棒桿菌為L?脯氨酸高產菌株,能有效積累L?脯氨酸,提高L?脯氨酸的產量,為L?脯氨酸的工業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谷氨酸棒桿菌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尤其是涉及一種產L-脯氨酸的谷氨酸棒桿菌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L-脯氨酸(L-proline),化學名稱為L-吡咯烷酮羧酸,分子式為C5H9NO2,相對分子質量為115。脯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1種氨基酸之一。脯氨酸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及調味劑、農業和有機化學。作為氨基酸類藥物,脯氨酸是復方氨基酸大輸液原料之一,用于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癥、嚴重胃腸道疾病,燙傷及外科手術后的蛋白質補充。脯氨酸可以調節細胞的滲透壓,穩定蛋白的結構。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脯氨酸的應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因此,脯氨酸的生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L-脯氨酸的生產方法有三種:化學合成法、酶解法、微生物發酵法。化學合成法和酶解法由于原料來源受限制、生產成本高、污染環境,難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微生物發酵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反應條件溫和、容易實現大規模生產等優點,成為目前生產L-脯氨酸主流方法。
棒桿菌是用于生產L-氨基酸的代表性微生物,特別是谷氨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嗜乙酰乙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lum)和黃色短桿菌(Breviabacterium flavum)。為了改善這些微生物的L-脯氨酸生產能力,可以通過傳統誘變進行菌株選育,以解除代謝調節中的反饋抑制和阻遏,達到過量積累L-脯氨酸的目的。以黃色短桿菌(Brevibacterium flavum)2247為出發菌,吉永獲得了一株L-異亮氨酸缺陷型變異株NO.14-5,經72小時培養可生成1.2%-1.5%的脯氨酸。張偉國以嗜乙酰乙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acetoacidophlum)ATCC 13870為出發菌株,經亞硝基胍(NTG)誘變處理及結構類似物定向選育,獲得了一株L-脯氨酸高產菌ZQ-3,在含16%葡萄糖的培養基中,搖瓶發酵72h,產酸率為5.4%。但目前L-脯氨酸的菌種的發酵性能仍較差、L-脯氨酸的轉化率仍較低,仍不能滿足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L-脯氨酸產量高的谷氨酸棒桿菌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谷氨酸棒桿菌,其細胞內編碼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gnd基因的第361位絲氨酸突變為苯丙氨酸。
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是戊糖磷酸途徑中產NADPH的關鍵酶之一。本發明對戊糖磷酸途徑中的gnd基因進行點突變,使得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第361位的絲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而減弱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的變構調節,從而增強NADPH再生能力,為脯氨酸合成提供充足的NADPH,進而提高脯氨酸的產量。所述谷氨酸棒桿菌通過使用gnd基因而被修飾使得所述菌株的產生L-脯氨酸的能力與所述谷氨酸棒桿菌的未修飾的菌株相比增強。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谷氨酸棒桿菌MHZ-0701,其細胞內gnd基因的第361位絲氨酸突變為苯丙氨酸,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1375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廊坊梅花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廊坊梅花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550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