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底盤減振的三質量懸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77108.6 | 申請日: | 201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6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秦民;宋雨;鄭福淼;蔣永峰;金凌鴿;胡亞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5/02 | 分類號: | B60G15/02;B60G15/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姜姍姍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底盤 質量 懸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懸架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底盤減振的三質量懸架系統。
背景技術
日益嚴重的石油危機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作為石油消耗大戶的汽車行業不可避免的關注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車作為一種的輪邊驅動車輛,其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各電動輪獨立可控,且動力學控制更為靈活,有利于提高汽車在惡劣路面條件下的行駛性能。電動輪以其高度集成化、高效率化和輕量化的優勢,成為未來最具市場潛力和競爭力的結構方案。
在這種新型驅動形式中,由于輪轂電機的引入,整車非簧載質量顯著增加,直接影響到輪胎的接地性能,從而引起汽車安全性和平順性降低,這是制約該類型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直接影響輪邊驅動車輛的推廣。
專利CN105644289A中公開了一種含有慣容器的新型被動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彈簧、輔助阻尼器、慣容器、主阻尼器以及輔助彈簧,所述輔助阻尼器與慣容器串聯形成了低頻振動過濾裝置,所述輔助彈簧與主阻尼器并聯形成了高頻振動過濾裝置,所述高頻振動過濾裝置與低頻振動過濾裝置串聯形成了全頻率振動過濾裝置;所述全頻率振動過濾裝置與支撐彈簧并聯,該并聯結構的上端鉸接于車身上,下端鉸接于車輪上。本發明可緩沖和衰減高頻段、低頻段的凹凸路面的沖擊,使得車輛能夠適應全頻率振動路面,能夠有效提高汽車的乘坐舒適性,減少路面不平度對汽車車身的影響。
專利CN204955991U中公開了一種慣容器與阻尼并聯的可調慣容系數的減振器裝置,包括傳統阻尼減振器工作缸和液壓馬達。阻尼減振器工作缸有活塞和活塞桿,活塞將液壓缸分為上腔和下腔,常通閥固定在活塞上,阻尼缸的上下壁上開有小孔;液壓馬達兩端通過高壓軟管和調速閥分別與壁上開孔的減振器上下兩腔相連。當來自車身和地面的外力沿減振器軸向方向施于活塞桿時,活塞相對于缸體做直線運動,減振器上下兩腔形成壓差,隨著壓差的變化,通過常通閥由下腔流向上腔的油液的流量會發生變化,通過調速閥流向液壓馬達的流量保持不變,既獲得阻尼效果,又實現了慣容器慣容系數可調的特征,結構緊湊,布置靈活。
專利CN203666317U公開了一種含有慣容器的車輛懸架結構。基于新機電比擬理論,將機械元件中與電路元件中電容器相對應的慣容器裝置運用于車輛懸架隔振系統中。為避免被動機械元件因承受車身重量導致過載失效的問題,以并聯彈簧為結構基礎,提出慣容器與阻尼串聯,再與彈簧元件并聯的車輛懸架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在未提高車身重量的同時,實現增加簧載質量的“虛慣性”效果,可提高車輛的行駛平順性與操縱穩定性。通過仿真分析,運用此種結構的車輛懸架,其平順性評價指標車身加速度均方根值、懸架動行程均方根值、輪胎動載荷均方根值均有所減小,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以上現有技術中的專利主要通過設計不同的慣容器結構,能一定程度改善車輛底盤動力學特性,但并不是針對由于輪轂電機增加了簧下質量問題。慣容器結構兩端的力特性相同,對簧下質量增大引起的接地性與平順性問題改善效果有限,且結構復雜。因傳統車輛的車輪與懸架通過軸承連接,僅存在一個旋轉自由度,當輪轂電機車輛簧下質量增加時,車輪接地性與平順性惡化,而傳統車輛的車輪與懸架之間不存在垂向自由度,難以有效吸收衰減振動能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用于底盤減振的三質量懸架系統,增加輪轂電機與車輪之間垂向柔度,改善由輪轂電機簧下質量增加引起的車輛平順性與接地安全性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底盤減振的三質量懸架系統,包括簧上質量1、彈簧2、減振器3、輪轂電機4、襯套5、簧下質量6和輪胎7,所述的彈簧2與減振器3并聯于簧上質量1和輪轂電機4之間,所述的襯套5的外層為剛性層8,內層為柔性層9,襯套5的內層通過軸承10套置在簧下質量6的輪轂電機4殼體上,外層與輪轂電機4的定子固定連接,簧下質量6的輪胎7與地面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的襯套的柔性層9為橡膠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襯套5的剛性層的外表面設置有四個螺栓孔11,通過螺栓孔11與電機的定子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明在輪轂電機與車輪之間增加具有一定垂向柔度的襯套,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復雜的慣容器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和節省懸架空間優點;
2.本發明能改善因輪轂電機使車輛簧下質量增大引起的平順性與接地安全性問題,進一步提高和改善了懸架其他性能,包括車輛的極限附著,粗糙彎曲路面的轉向循跡、路面抗干擾能力等。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7710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