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70923.X | 申請日: | 2017-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12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岳學杰;邱鳳仙;楊冬亞;榮堅;朱瑤;袁登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69/14 | 分類號: | B01D69/14;B01D67/00;C01B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提取 動態 分離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化工分離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公開的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由基膜和次生膜構成,所述次生膜原位生長在基膜表面,其中基膜材料為多孔耐酸纖維膜,纖維直徑為5~15μm,次生膜為具有硒/碲吸附性能的復合氧化物,復合氧化物尺寸200~500 nm。本發明還公開所述動態膜分離膜的制備方法,包括基膜材料表面改性、前驅體生長和水熱反應和相轉變過程。本發明所公開的動態膜分離膜,基膜化學性質穩定、次生膜納米粒分散性好、形態較規整、對硒/碲有著較強的吸附作用,可重復使用;其制備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反應條件溫和環境友好等優點。硒/碲分離工藝簡單,無二次污染,適宜工業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分離領域,涉及動態膜分離膜,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硒和碲屬于稀散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度分別為9×10-6和2×10-7,被譽為“現代工業和國防與尖端技術的維生素”,廣泛應用于電子、冶金、化工和玻璃等工業領域,特別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光伏產業)、國防與尖端技術領域中的不可替代性,是具有重大前景的戰略資源。自然界中硒/碲元素主要以微量的形式分散于各種硫化礦物中,如黃銅礦、鉛鋅礦、黃鐵礦、錫礦以及某些金礦中。硒/碲的提取大多以電解銅或鉛產生的硒/碲富料為原料,再通過酸化焙燒、堿浸、氧化-酸浸或選冶聯合處理提取。從電解泥里提取硒/碲具有分離效果好、純度高、回收率高等優點,一般硒/碲回收率可達70%以上,但存在分離工藝復雜、能耗高、污染嚴重和選擇性差等缺點。另外,從電解泥中提取硒/碲,需要消耗大量的礦產資源,隨著人類不斷開發利用,含稀有金屬的礦物越來越少,其品位逐漸貧化,過度開發將使我們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因此,尋找新的富硒/碲資源及開發短流程、低污染和低能耗的硒/碲分離新技術及有關理論的研究勢在必行,這對于稀有金屬礦產的保護和資源化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膜分離提取硒/碲元素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解決膜污染導致的分離效率低和重復使用性差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膜過程和膜組件,可有效分離與回收溶液中的硒/碲元素,且對低品位礦產也能保持較高分離效率。在實際硒/碲元素分離過程中,膜污染嚴重和膜組件價格昂貴等問題限制了膜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在研究硒/碲元素分離效率的同時,還應考慮膜污染和膜再生性能的問題。
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膜技術,動態膜是利用多孔介質過濾含有有機或無機物質的溶液,在介質表面沉積或組裝一層次生膜層,即動態膜層。動態膜可減輕基膜的膜污染,降低了膜組件的價格,并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和截留效果。一旦提取硒/碲元素膜表面被污染,次生膜容易移除,并可以再次成膜。與固定膜相比,動態油水分離膜具有成本低、通量大、截留能力強、制備簡單和清洗方便等優點。因此,構筑動態分離膜,可解決硒/碲元素分離過程所遇到膜污染問題、降低膜組價格和增加膜使用壽命。
因此,本發明針對動態膜的結構特點,設計了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公開了一種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
一種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由基膜和次生膜構成,所述次生膜原位生長在基膜表面,其中基膜材料為多孔耐酸纖維膜,纖維直徑為5~15μm,次生膜為具有硒/碲吸附性能的復合氧化物,復合氧化物尺寸200~500 nm。
本發明所公開的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所述多孔耐酸纖維膜為陶瓷纖維膜、SiO2纖維膜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組合。
本發明所公開的用于提取硒/碲的動態膜分離膜,結構為核殼結構,由基膜和次生膜構成,次生膜原位生長在基膜表面。基膜由耐腐蝕的多孔纖維膜構成,保證硒/碲分離膜的穩定性和提高了硒/碲膜使用壽命;次生膜由對硒/碲具吸附性能的復合氧化物構成,保證動態分離膜對硒/碲吸附富集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7092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