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皮膚損傷的干細胞軟膏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710366533.5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386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燕;蔣斌;徐仁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澳門大學 |
主分類號: | A61K35/28 | 分類號: | A61K35/28;A61K9/06;A61K47/38;A61P17/02;C12N5/0775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艷 |
地址: | 中國澳門氹*** | 國省代碼: | 澳門;8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皮膚 損傷 干細胞 軟膏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干細胞軟膏的制備方法及該方法制備的軟膏。本發明通過將具有免疫調節和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的間充質干細胞在3D懸浮培養條件下制備成大小均勻的團塊,并混合在一種無生物毒性的活性能量基質中制成一種軟膏。干細胞可以在這種軟膏中于室溫條件下可存活一周之久,保持生物活性。本發明提供的干細胞軟膏可以直接涂抹于皮膚損傷處,其中的干細胞會遷移到傷口中抑制炎癥并促進組織再生,加快傷口的愈合并顯著改善愈合狀況,減少疤痕形成。完成修復過程后,干細胞會被自體免疫系統清除,無殘留,安全性穩定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細胞生物學領域,具體來說,是將具有生物學活性功能的干細胞與無生物毒性的基質混合制作成一種軟膏以及將該藥膏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急慢性傷口例如各種潰瘍,缺血缺氧型傷口和燒傷殘余創面,危害人類健康并影響生活質量,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的巨大問題。由于肥胖癥,糖尿病的急劇增多,以及人口的老齡化,各種皮膚損傷尤其是慢性傷口的發病率還在持續上升。這些傷口的治療消耗了大量的社會經濟資源。目前治療傷口的手段主要有抗生素干預,外科手術和負壓治療,雖然這些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慢性傷口的愈合率仍然小于50%。在過去二十年中,干細胞研究取得了巨大進步,干細胞已經成為治療許多退行性疾病(包括慢性傷口)的最有潛力的手段之一。
干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種體細胞能力的細胞,可以參與并促進組織再生和器官功能恢復。最常用的干細胞類型是由成體組織例如骨髓(BM),脂肪和臍帶血分離的間充質干細胞(MSC)。由于它們取材方便,而且很少有倫理問題,所以是研究者的首選。它們已經在許多動物實驗中被用來治療皮膚傷口,其作用機制也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在臨床上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障礙包括供體組織來源有限,體外擴增效率不高,質量不穩定,而且有攜帶病原體的風險。
人多能干細胞如人胚干細胞被認為是MSC的新來源,不再依賴供體捐獻。由單一人多能干細胞(hPSC)株可源源不斷地分化大量、高質量的MSC(hPS-MSC),攜帶病原體的風險也可降低。研究表明,hPS-MSC具有比BM-MSC更低的免疫原性,在一些疾病模型中取得優于BM-MSC的療效。
傳統上,MSC對皮膚創傷的治療大多通過皮內注射將單個MSC移植到傷口區域。該方法能部分改善傷口愈合,但是因為單細胞存活率低大大影響療效,所以如何提高細胞移植后的存活率是增高療效的關鍵。傷口存在炎性環境,而且血管受損造成缺血缺氧,常規培養的細胞很難適應這樣的環境,移植后常因高死亡率影響療效。
本發明通過3D培養讓間充質干細胞聚集成球;細胞球內輕度缺氧而降低細胞能量代謝并抑制細胞凋亡;細胞球移植可大大提高細胞存活率和療效。故此,本發明對皮膚損傷和其它炎性疾病的治療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皮膚損傷的干細胞軟膏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述的制備方法通過將具有免疫調節和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的間充質干細胞在3D懸浮培養條件下制備成大小均勻的球體,并混合在一種無生物毒性的基質中后可以制成一種可用于治療皮膚損傷的干細胞軟膏。
為了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3個步驟;
步驟一,干細胞團塊形成步驟:在3D懸浮培養條件下,利用間充質干細胞表面高表達細胞粘附因子cadherin,形成干細胞團塊;
步驟二,干細胞軟膏制備步驟:將無生物毒性的基質混合于活性能量液體培養基中形成軟膏,將步驟一形成的干細胞團塊收集起來置于所述軟膏中形成干細胞軟膏,其中,所述的活性能量液體培養基為液體基質添加增粘劑混合制成,所述的活性能量基質的成分包括DMEM低糖培養基,20%血清替代物,1%非必需氨基酸,5%L-谷氨酰胺,所述的增粘劑為食用級添加劑;
步驟三,干細胞軟膏制品封裝儲備步驟:在常溫條件下將所述干細胞軟膏封裝于無菌塑料容器中,使用前可直接涂抹于皮膚創口上即可發揮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活性,治療皮膚創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澳門大學,未經澳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65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