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衰減力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57666.6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40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3 |
| 發明(設計)人: | 妻野光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G17/015 | 分類號: | B60G17/015 |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陽;蘇卉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衰減 控制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用衰減力控制裝置,對基于各車輪的位置處的車身的上下加速度的第一上下速度進行推定(S20);基于駕駛員的駕駛操作量,對因駕駛操作引起的車身的第二上下速度進行推定(S30~50);計算從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系數與第一上下速度之積加上姿勢控制的衰減系數與第二上下速度之積的和減去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系數與第二上下速度之積而得到的值作為目標衰減力(S60);基于目標衰減力,對減振器的衰減系數進行控制(S100~12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等車輛的衰減力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等車輛的衰減力的控制包括:對因來自路面的輸入引起的車身的上下振動進行減振而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的乘坐舒適度控制;抑制因駕駛員的駕駛操作(轉向及加減速)而產生的車身的姿勢變化的操縱穩定性控制。任一衰減力的控制均通過將與各車輪對應地配設在簧上與簧下之間的減振器的衰減系數控制為目標的衰減系數來實現。
但是,由于應通過乘坐舒適度控制及操縱穩定性控制進行減振的車身的上下振動的頻帶及振幅不同,因此,乘坐舒適度控制及操縱穩定性控制的目標衰減系數不同。因此,通常進行基于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力控制,在因駕駛員的駕駛操作而車身的姿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基于操縱穩定性控制的衰減力控制。
例如,在因駕駛員的駕駛操作而車身姿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考慮進行以下那樣的控制。此外,下述(2)的控制例如記載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中。
(1)代替基于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力控制而進行基于操縱穩定性控制的衰減力控制。
(2)將基于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力控制的目標衰減系數與基于操縱穩定性控制的衰減力控制的目標衰減系數之和作為衰減力控制的最終的目標衰減系數。
(3)將基于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力與用于提高操縱穩定性的前饋控制的衰減力之和設為衰減力控制的最終的目標衰減力。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6-219130號公報
在上述(1)中,由于擇一性地進行基于乘坐舒適度控制的衰減力控制及基于操縱穩定性控制的衰減力控制,因此,例如在路況不好的道路上進行轉向操作的狀況下,無法在確保車輛的良好的乘坐舒適性的同時抑制車身的姿勢變化。
在上述(2)及(3)中,如后面詳細說明那樣,由于在衰減力的控制量中含有多余的衰減力,因此,不可避免會產生因多余的衰減力而產生車身的高頻振動等弊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課題在于提供一種改良后的車輛用衰減力控制裝置,能夠不產生因多余的衰減力引起的弊端地在確保車輛的良好的乘坐舒適性的同時抑制車身的姿勢變化。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用衰減力控制裝置(10),對與各車輪(14FL~14RR)對應地配設在簧上(12)與簧下(14FL~14RR)之間的衰減力可變式的減振器(18FL~18RR)進行控制,車輛用衰減力控制裝置(10)具有:第一檢測裝置(54FL~54RR),檢測各車輪(14FL~14RR)的位置處的簧上(12)的上下振動狀態量(Zddi);第二檢測裝置(52、50、46、40),檢測駕駛員的駕駛操作量(θ、V、Acc、Pm);及控制單元(20),控制減振器(18FL~18RR)的衰減系數(C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76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懸架裝置
- 下一篇:應用于空氣懸架的輔助充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