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備用制動系統和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30450.0 | 申請日: | 201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10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橋;靳慧魯;梁長飛;汪躍中;王新樹;東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5/20 | 分類號: | B60L15/20;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圣榮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備用 制動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乘用車領域,尤其涉及汽車的制動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各類車輛,制動系統采用的普遍是由液壓、真空助力,機械操縱機構組成的。此種制動系統發展歷史悠久,目前技術已非常成熟、可靠,但是隨著車輛的老化或其他因素,制動系統失效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一旦制動系統失效,駕駛員處理不好,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車輛原有制動系統失效時,仍能夠提供車輛制動的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電動汽車備用制動系統,電動汽車的整車控制器系統輸出驅動信號至電機,位置傳感器輸出位置信號至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輸出電機反向驅動請求至整車控制系統,所述位置傳感器設有對其進行擠壓的執行機構。
所述處理器獲取當前車速信號和油門踏板信號。
所述執行機構為緊急制動拉桿,所述緊急制動拉桿固定在駕駛員座椅和門框之間,所述緊急制動拉桿包括固定在汽車地板上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轉盤,與轉盤固接的手柄、由轉盤延伸出用于擠壓位置傳感器的推桿。
所述轉盤與基座之間設有回位彈簧。
基于電動汽車備用制動系統的控制方法,當位置傳感器受到擠壓時,輸出擠壓信號至處理器,處理器向整車控制系統發出制動信號,整車控制系統向電機提供反向電流驅動電機反向轉動。
處理器向整車控制系統發出制動信號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當前車速高于設定值,2)油門踏板無操作信號。
位置傳感器受擠壓變形的程度與整車控制系統向電機提供反向電流的大小程正比。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不改變車輛原有制動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種新型的制動系統,以解決車輛原有制動系統失效的情況下車輛無法制動的問題,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發明說明書中每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備用制動系統安裝示意圖;
圖2為備用制動系統原理框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駕駛員座椅;2、制動拉桿;3、位置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電動汽車備用制動系統在不改變車輛原有制動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種新型的制動系統,以解決車輛原有制動系統失效的情況下車輛無法制動的問題。
電動汽車的整車控制器系統輸出驅動信號至電機(電動汽車動力電機),位置傳感器3輸出位置信號至處理器,處理器輸出電機反向驅動請求至整車控制系統,通過位置傳感器3獲取需要緊急制動的信號,再利用整車控制器系統控制電機翻轉,實現制動。
位置傳感器3設有對其進行擠壓的執行機構,為方便操作,以及避免誤操作,執行機構為緊急制動拉桿2(結構類似于手剎),可行的實施方式如下:緊急制動拉桿2固定在駕駛員座椅1和門框之間,其位于駕駛員座椅的左側的隱蔽位置,之所以布置在此,是避免駕駛員或其他乘客誤操作,緊急制動拉桿2包括固定在汽車地板上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轉盤,與轉盤固接的手柄、由轉盤延伸出用于擠壓位置傳感器3的推桿。
在車輛行駛時,駕駛員制動時發現制動系統失效,車輛無法制動時,此時駕駛員扳動位于座椅左側的緊急制動機構拉桿(類似于手剎),位置傳感器3受到擠壓(此傳感器和油門踏板連接的傳感器原理一樣),位置傳感器3受到擠壓后,通過處理器給整車控制系統提供控制電機反向電流的信號。手柄抬的越高,位置傳感器3擠壓變形越嚴重,電機反向電流越大,車輛制動力就越大,具體拉升程度,需駕駛員根據實際駕駛工況需求決定。
為避免誤操作,處理器獲取當前車速信號和油門踏板信號,該信號可以從CAN總線獲取,也可以從汽車儀表和油門踏板行程傳感器獲取,電機通以反向電流需要2個條件:1、車輛具有一定的車速,2、油門踏板無操作;在此情況下,拉下緊急制動拉桿2,才能制動車輛。從而避免緊急制動機構將車輛制動后,車輛倒車,在車速較低時,緊急制動系統就會停止提供制動力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304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