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25071.2 | 申請日: | 201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00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金輝;桂日軍;王宗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64 | 分類號: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張世功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復合物 比率 熒光 多巴胺 探針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與生化傳感的交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制備方法:首先制備藍色熒光發射的碳點,對其表面進行氨基苯硼酸改性,再制備紅色熒光發射的牛血清白蛋白穩定銅納米簇,將二者混合反應制備出雙熒光發射的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然后向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水分散液中加入多巴胺,利用熒光光譜儀測定熒光發射光譜,擬合比率熒光峰強度與多巴胺共存濃度之間的線性關系,進而構建基于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的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該探針的制備工藝簡單,制備成本低,產品具有高靈敏性和高選擇性,能夠發展成為一種新穎的比率熒光探針應用于多巴胺的高效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與熒光傳感的交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的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制備方法,其制備的探針可用于多巴胺的高效檢測。
背景技術:
多巴胺是一種兒茶酚類神經遞質,參與人體多項生理功能的調節,具有控制肌肉運動、影響人的情緒和記憶的作用等。多巴胺對人體健康有顯著影響,其在人體內含量發生異??赡芘c多種疾病有關,如厭食癥、帕金森氏癥與精神分裂癥,因此快速準確地測定多巴胺十分重要。目前檢測多巴胺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離子色譜法、電化學分析法、化學發光法等。這些方法普遍存在操作過程復雜、檢測設備昂貴、成本高等缺點??紤]到操作簡單,檢測限低,可視化等優點,采用熒光分析方法,尤其是比率熒光分析方法檢測多巴胺具備顯著的優勢。
比率熒光分析法是指通過兩個波長發射光強度的比值隨檢測物濃度變化而變化來確定檢測物含量的一種方法。鑒于比率熒光探針是以兩個發射波長處熒光強度的比值作為信號,可減少因探針濃度、設備及樣品環境等因素引起的測量誤差,進而提高了信號的選擇性和靈敏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采用單一波長信號探測分子所存在的缺陷。傳統比率熒光探針使用半導體量子點(或有機染料)作為發光材料,但其中潛在的有毒離子(發光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其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基于此,發展一種簡單、快速、準確和環保的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樣品的高效分析,這對多巴胺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銅納米簇一般由幾個到約一百個銅原子組成,具有超小粒徑,高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其它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已成為構建熒光傳感平臺的理想納米材料之一。銅納米簇可用于重金屬離子、pH、小分子、生物分子等的熒光檢測,在疾病診斷與檢測、細胞成像、生物示蹤、環境檢測、生物傳感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碳點作為一種新型發光碳納米材料,不但延續了碳基納米材料原料豐富、價廉、無毒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還擁有發光范圍可調,光穩定性好,易于功能化,易制備等優勢,在光、電、催化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性質,在光電轉換、光催化以及復合材料等領域也展示出重要應用。
倘若將制備的藍色熒光發射碳點與紅色熒光發射銅納米簇通過化學偶聯結合形成雙熒光發射的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依據碳點表面修飾配體氨基苯硼酸與多巴胺之間特異性結合,引起碳點的電子向多巴胺轉移,導致碳點藍色熒光被淬滅,而多巴胺對銅納米簇的紅色熒光幾乎沒有影響,然后擬合比率熒光峰強度與多巴胺濃度之間的線性關系,可構建出基于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的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經文獻查新,截至目前,尚未檢索到有關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以及基于該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的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國內外文獻和專利等資料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設計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高靈敏和高選擇性的基于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涉及的一種基于碳點/銅納米簇復合物比率熒光多巴胺探針的制備方法,其具體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大學,未經青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50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