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艾草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23043.7 | 申請日: | 2017-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489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鄧松羽;曾圣;陳江;申志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務川國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B7/157 | 分類號: | A23B7/157;A23L5/20;A23B7/005;A23B7/04;A61K36/28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 地址: | 564300 貴州省遵***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艾草 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申請屬于艾草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艾草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采摘,(2)清洗,(3)腌制,(4)再次清洗,(5)煮燙,(6)過水,(7)浸泡,(8)風干殺菌,(9)真空密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工藝可使艾草的苦味充分去除,且保持其顏色、口感、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以便于新鮮的艾草長時間保持,便于艾草任何時候取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艾草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艾草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蓬藁、灸草等。艾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呈半灌木狀,艾草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草的莖單生,呈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艾草的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艾草可全草入藥,具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草除了具有藥物功效外,還含有鈉、鉀、鈣、鎂、鐵、鋅、維生素、葉酸、胡蘿卜素等較多的營養物。
艾草在3月初埋于地下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可采收第一茬艾草。艾草生長較為迅速,在第一次采收后可緊接著采收收獲4~5茬,每年四五月份為采摘艾草的最佳時節,而其他月份較難收獲艾草。除了將艾草入藥之外,自古以來就有食用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做成各種粑粑點心等,或者以配菜入菜食用;艾草和蔬菜一樣,在新鮮的使用食用最佳,且能保持其有益特性。由于艾草對人體十分有益,很多人會長時間食用艾草,但是由于艾草季節性的原因,全年中有較長的時間不能獲取到新鮮的艾草;因此需要對艾草進行處理,使其保持原有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以便于任何時候食用。另外,由于艾草味辛苦,適口性差,通常需要處理后食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艾草處理工藝,以解決艾草不能長期存放,且保持新鮮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一種艾草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對已生長成熟的艾草進行采摘,采摘艾草艾葉部分1000g;
(2)清洗,撿去采摘的艾草中的雜草,用水淘洗艾草4-6次,洗去艾草中的泥沙,淘洗過程中用手輕揉一下,淘洗完后將艾草放入籃子里晾置5-10分鐘;
(3)腌制,在晾置后的艾草上撒3-5g鹽,手工拌勻,腌漬4-6分鐘;腌制完后,壓制艾草使艾草中的鹽漬從籃子內濾出;
(4)再次清洗,利用籃子將腌制后的艾草用冷水淘洗5遍以上;
(5)煮燙,燒一鍋水,待水沸騰后,在沸水中加入5-8g食用堿和200-400ml白醋,將籃子的籃筐裝有艾草部分浸沒到沸水中,煮沸2-3分鐘;
(6)過水,煮燙后,將籃筐提出沸水,將籃筐裝有艾草部分依次浸沒到冷水、冰水中交替兩次進行淘洗,冷水每次淘洗1-2分鐘,冰水每次淘洗3-4分鐘;
(7)浸泡,將步驟(6)中獲得的艾草浸泡12-18小時,浸泡過程中,每個3小時換一次水;
(8)風干殺菌,將浸泡后的艾草攤開風干至含水量20-30%,然后將其殺菌處理;
(9)真空密封,對殺菌后的艾葉裝袋密封,并抽真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務川國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未經貴州務川國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230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