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08297.1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466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郭欣;孫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70 | 分類號: | H04W4/70;H04W4/40;H04W4/02;H04W4/08;H04W72/04;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萍;高巖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設備 鏈路穩定性 測量配置 網絡結構 無線通信 鏈路 接收端裝置 處理電路 傳輸內容 接收狀態 車隊 配置 | ||
本公開提供了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和方法,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確認車隊的網絡結構;以及確定與所述網絡結構對應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所述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用于鏈路的接收端裝置根據對傳輸內容的接收狀態來確定所述鏈路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例總體上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具體地涉及車聯網中的系統配置,更具體地涉及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線設備和無線數據以指數級數速度增長,與系統共存相關的無線業務案例的多樣性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因而越來越受到工業界廣泛關注。例如,最初由汽車廠商聯合發起的車聯網(V2V),用于車輛系統內部以及近距離車與車之間的行駛安全管理,旨在降低交通事故頻度。現在,其演化為將車載通信設備組網,利用網絡傳遞和分享信息,提高了行駛車輛的安全保證力度。
車聯網的核心目標是確保車輛行駛狀態或事故預警信息能夠可靠快速地在車輛間交互,保證行駛安全,降低事故影響。
目前研究的V2X主要增加了對于先進駕駛方式的支持。先進駕駛方式包括車隊駕駛(Vehicles Platooning)、半自動(Semi-automated)駕駛、全自動(Full-automated)駕駛以及遠程駕駛(Remote Driving)。其中,車隊通信系統可以描述為一組車輛以較為靠近的鏈式方式駕駛。為了控制車間距離,車輛之間需要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車速,運行方向,意圖比如剎車、加速等。以車隊方式駕駛,可以減少車間距,降低能耗,減少駕駛員數量。所有的車隊成員都位于同為車隊成員的直接鄰居的通信范圍內。因此,在車隊通信系統中,車隊成員之間通信的低延遲以及高可靠性的需求更加嚴格。需要提供針對于車隊駕駛方式的實際需求的鏈路管理技術。
發明內容
在下文中給出了關于本申請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于本申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并不是關于本申請的窮舉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圖確定本申請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申請的范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后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確認車隊的網絡結構;以及確定與網絡結構對應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該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用于鏈路的接收端裝置根據對傳輸內容的接收狀態來確定鏈路的穩定性。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基于針對鏈路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進行鏈路穩定性的測量,其中,鏈路的接收端為該電子設備所在的車輛,鏈路的發送端為車隊中的其他車輛;以及根據測量的結果觸發相應的事件。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的方法,包括:確認車隊的網絡結構;以及確定與網絡結構對應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該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用于鏈路的接收端裝置根據對傳輸內容的接收狀態來確定鏈路的穩定性。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的方法,包括:基于針對鏈路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進行鏈路穩定性的測量,其中,鏈路的接收端為該電子設備所在的車輛,鏈路的發送端為車隊中的其他車輛;以及根據測量的結果觸發相應的事件。
根據本申請的上述電子設備和方法通過采用與車隊的網絡結構對應的鏈路穩定性測量配置來進行鏈路穩定性的測量,能夠快速準確地測量車隊中的鏈路的穩定性,從而實現車隊成員的高可靠、低延遲的通信。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通信的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獲取與車隊成員的感知操作有關的參數;以及基于該參數生成針對車隊中的多個車隊成員的感知配置,多個車隊成員基于該感知配置進行協作感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082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