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84430.4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9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李道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豆丫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C20/02 | 分類號: | A23C20/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豆制品 剪切 螺旋 壓濾 加工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豆制品加工工藝,具體涉及一種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豆制品加工原料粉碎處理方式可以分為固態粉碎(干法)和液態粉碎(半干法和濕法)兩種,由于固態粉碎設備成本非常高且該方法不利于后續大豆原料中的蛋白質溶出,所以目前國內外豆制品加工企業多采用半干法和濕法來生產豆制品,其中半干法以生產豆漿類產品為主,濕法以生產豆腐和豆干類產品為主。原料大豆經過浸泡、磨碎等處理,大豆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被抽提出來,磨碎物經進一步加熱、過濾后便獲得豆漿。但是,不同的加工工藝不僅影響大豆成分的溶出率,而且豆制品的產率、風味、口感等也有所不同,目前來說,豆制品加工過程中,大豆的粉碎性差,豆渣的含水率高,影響大豆成分的溶出率,以及豆制品的產量,同時也影響豆制品的質量。
因此,鑒于以上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豆制品生產工藝,來滿足人們對于豆制品產量和質量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所述加工工藝在原有的工藝中增加了高剪切以及螺旋壓濾擠出兩個工藝流程,以此實現提高豆制品的產率和品質以及提高大豆原料利用率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種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包括:
a.將大豆放入水中浸泡;
b.高剪切裝置中倒入清水;
c.將浸泡過的大豆淋干水分,倒入高剪切裝置中,設定轉速、時間、循環次數,啟動裝置進行大豆研磨;
d.將高剪切裝置中研磨出的豆糊倒入螺旋壓濾機中,設定濾網目數,清洗時間,啟動機器進行豆渣與豆漿分離;
e.將壓濾機所出的生豆漿倒出備用;
f.將生豆漿煮為熟豆漿;
g.在熟豆漿中倒入漿水,慢慢攪動;
h.蹲腦;
i.壓制成型;
j.形成豆制品。
優選的,所述步驟a中水的溫度為30-40度。
優選的,所述步驟a中的大豆的浸泡時間為12-18小時。
優選的,所述步驟b中的水的體積是裝置容積的1/3。
優選的,所述步驟c中的轉速為8000-9000rpm,研磨時間為45分鐘,重復次數為3次。
優選的,所述步驟d中的濾網目數為325-375目,清洗時間為5-10分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公開的一種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的優點是:
該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采用高速(8000-9000rpm)剪切的方法使物料在液體狀態下粉碎粒度達到495-525目,與傳統濕法粉碎設備如砂輪磨、膠體磨和高壓均質機相比可以大大提高原料的粉碎效率。而且,該處理工藝使得豆漿中蛋白質含量比傳統工藝蛋白質含量增加5%以上,脂肪的溶出率增加4%以上,功能性成分總酚和總黃酮的溶出率分別增加了1.6倍和1.2倍,制備傳統豆制品的主導產品豆腐的產率提高了5%以上,同時通過螺旋壓濾擠出技術,使得豆渣的含水量由85%降低到70%左右,同時豆漿在豆香味、甜香味、谷物味等非豆腥味呈味成分的含量明顯高于傳統工藝制備的豆漿,而豆腥味呈味成分的含量則低于傳統工藝制備的豆漿。所述豆制品高剪切、螺旋壓濾的加工工藝可以使大豆中的營養成分和功能成分更有效的溶解到豆漿中,增加豆制品的產率,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使制備的產品在風味上優于傳統豆制品,因此該項技術的應用不但提升產品的品質和營養,還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產業化前景廣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簡要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豆丫食品有限公司,未經徐州豆丫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844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