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14201.5 | 申請日: | 2017-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90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志;李燕飛;郭曉東;陳永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G3/02 | 分類號: | C23G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0010 內蒙古自治區呼***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絲 自動 處理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包括除銹架和控制器,在除銹架上依次設有放線單元、除銹單元、清洗單元、熱風槍、測徑單元、驅動單元和收線單元;控制器與放線單元的放線電機、除銹單元的循環泵、清洗單元的清洗泵、熱風槍、測徑單元的激光測徑儀、驅動單元的張力傳感器、調節氣缸和驅動電機、收線單元的收線電機電連接。本發明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解決了傳統人工處理過程中工作量大,清理效果差的問題;而且,本發明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處理后的金屬絲長度和線徑可控,實現了自動化處理,能夠滿足企業對線徑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裝置,尤其涉及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金屬絲在長期存放后,由于存放不當,在金屬絲的外表皮產生一層銹蝕或污漬,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清潔除銹處理;現有的對金屬絲的表面清潔除銹只是人工在硝酸或硫酸的溶液中酸浸,處理完成后經清洗、干燥處理,而后收集到收線裝置或人工剪切待用。
一方面,人工處理操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且工作環境惡劣,具有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人工處理后的金屬絲線徑不一致,難以軍工等企業對金屬絲線徑的高標準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清洗方便且可控金屬絲線徑的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金屬絲自動處理裝置,包括除銹架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除銹架上,在所述除銹架上依次設有放線單元、除銹單元、清洗單元、熱風槍、測徑單元、驅動單元和收線單元;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放線單元的放線電機、所述除銹單元的循環泵、所述清洗單元的清洗泵、所述熱風槍、所述測徑單元的激光測徑儀、所述驅動單元的張力傳感器、調節氣缸和驅動電機、所述收線單元的收線電機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放線單元包括所述放線電機、減速器和放線輪,所述放線電機和所述減速器均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所述放線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減速器的輸入軸通過聯軸器同軸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放線輪的輪軸通過聯軸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除銹單元包括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的除銹箱和所述循環泵,在所述除銹箱的兩相對側壁上開設有導線孔;
在所述除銹箱內部固定設有除銹槽,在所述除銹槽與所述導線孔相對的兩個側壁上開設有溢流槽口,兩個所述溢流槽口的槽底和兩個所述導線孔處于一條水平線上;
所述循環泵的進液口設于所述除銹箱的內側箱底,所述循環泵的出液口設于所述除銹槽的上方;
其還包括注液管和排液管,所述注液管與所述排液管均和所述除銹槽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清洗單元包括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的清洗箱和所述清洗泵,在所述清洗箱的兩相對側壁上開設有穿線孔,在所述清洗箱的頂端設有噴淋頭,所述清洗泵的進液口設于所述清洗箱的內側底部,所述清洗泵的出液口與所述噴淋頭連通,所述清洗箱還與注水管和排水管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清洗單元包括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的清洗箱和所述清洗泵,在所述清洗箱的兩相對側壁上開設有穿線孔,在所述清洗箱的頂端設有“⊥型”三通,所述清洗泵的進液口設于所述清洗箱的內側底部所述三通的兩個相對通口與分別與兩個所述穿線孔對應,所述清洗泵的出液口與所述三通的第三個通口連通;所述清洗箱還與注水管和排水管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測徑單元為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的激光測徑儀,所述激光測徑儀的測徑頭固定設于所述除銹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工業大學,未經內蒙古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142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