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LFM?PC復合調制信號和極坐標格式算法的SAR成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05205.7 | 申請日: | 2017-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23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勁東;吳悅;賈逸群;張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13/90 | 分類號: | G01S13/90;G01S13/32;G01S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姜慧勤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lfm pc 復合 調制 信號 坐標 格式 算法 sar 成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處理方法,具體涉及基于LFM-PC復合調制信號和極坐標格式算法的SAR成像方法,屬于雷達成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SAR通過成像的方式來獲得目標的信息,是對地觀測和空間偵察的重要手段。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來,取得了飛速發展,在軍用和民用領域都發揮著重大作用。在民用方面,SAR可以用于地表測繪、海洋監測和災情觀測等;在軍用方面,SAR可用于戰場偵察和目標識別等。
線性調頻(Linear Format Modulation,LFM)信號、非線性調頻(Non-linear Format Modulation,NLFM)信號、相位編碼信號和混沌類信號是幾種常用的雷達信號。目前,SAR常用LFM信號作為雷達發射信號,但是LFM信號的自相關性能差,信號形式簡單,抗干擾性能差。與LFM信號相比,NLFM信號沒有信噪比的損失,自相關函數具有較低的旁瓣,但是精確的NLFM信號難以設計、生成和處理,且NLFM信號對多普勒敏感,因此并不常用。相位編碼信號和混沌類信號正交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能,但是這兩種信號都是多普勒敏感信號,只能用于目標多普勒變化范圍較窄的場合。
隨著SAR成像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成像模式,如:條帶模式、聚束模式、掃描模式、滑動聚束模式等。對于聚束SAR,極坐標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種比較合適的算法。PFA適用于高分辨率、小場景成像,通過兩維重采樣和兩維傅里葉變換實現。由于處理過程較為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傳統的基于LFM信號和極坐標格式算法的SAR成像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像效果,但抗干擾性能差。相位編碼信號的采樣與一個脈沖內光滑的LFM信號的采樣不同,因此不能利用PFA成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基于LFM-PC復合調制信號和極坐標格式算法的SAR成像方法,能在小斜視角下,依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且抗干擾性能好。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基于LFM-PC復合調制信號和極坐標格式算法的SAR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利用相位編碼信號調制LFM信號,得到LFM-PC復合調制信號,將LFM-PC復合調制信號作為雷達發射信號發射出去;
步驟2,對雷達回波數據進行距離向傅里葉變換,得到包含距離頻域和方位時域的二維數據;
步驟3,將二維數據乘以參考函數,實現距離壓縮和場景中心相位矯正;
步驟4,對步驟3得到的數據,通過尺度變換進行距離向插值處理,得到變換后的距離頻率變量;
步驟5,通過重采樣,均勻化雷達天線相位中心瞬時方位角的正切,得到方位時間變量;
步驟6,通過尺度變換進行方位向插值處理,得到變換后的方位時間變量;
步驟7,對經過距離向和方位向插值處理后的數據做二維傅里葉變換,實現對點目標的成像。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步驟3所述參考函數的表達式為:
其中,H1表示參考函數,fτ為距離向頻率,ULFM-PC(fτ)為LFM-PC信號的頻譜,*為共軛運算,j為虛數單位,c為光速,fc為雷達中心頻率,Ra為雷達天線相位中心與場景中心之間的瞬時距離。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步驟4所述距離向插值的公式為:
fτ=fc(δr-1)+δrfτ',
其中,fτ為距離向頻率,fc為雷達中心頻率,為距離頻率尺度變換因子,為孔徑中心時刻天線相位中心的俯仰角,θ和分別為雷達天線相位中心的瞬時方位角和俯仰角,fτ'為變換后的距離頻率變量。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步驟5的公式為:
tanθ=Ωta cosθs,
其中,θ為雷達天線相位中心瞬時方位角,Ω=v/ya,v為雷達平臺飛行速度,ya為點目標的縱坐標,ta為方位時間變量,θs為斜視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0520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