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下立井車庫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6998.0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99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莊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莊建軍 |
| 主分類號: | E21D1/06 | 分類號: | E21D1/06;E21D1/08;E21D5/04;E21D1/03;E21D5/06;E21D20/00;E21D5/00;E04H6/00 |
| 代理公司: | 33289 杭州裕陽聯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宇吉<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立井 車庫 及其 建造 方法 | ||
1.一種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包括:
止水墻,所述止水墻圍設于立井井壁內;
第一支護墻,所述第一支護墻貼設于所述止水墻的內壁;
錨桿,所述錨桿穿設所述止水墻連接所述第一支護墻與立井井壁內;第二支護墻,所述第二支護墻與所述第一支護墻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支護墻和第二支護墻之間形成一空腔;
防水層,所述防水層填充于所述空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鋪設于所述地下立井車庫底部的井底結構,所述井底結構封閉所述地下立井車庫,所述井底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墻為水泥止水墻,所述水泥止水墻的厚度為50~15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護墻和第二支護墻均為鋼筋混凝土墻,所述鋼筋混凝土墻包括鋼架以及噴射于所述鋼架內的混凝土結構,所述錨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支護墻的鋼架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為多根,沿所述第一支護墻的鋼架間隔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立井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為乙烯共聚物改性瀝青樹脂。
7.一種地下立井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1:提供一鉆機,在地面上鉆孔至預定深度后平移切割成一封閉的井溝結構;
S12:提供水泥沙漿,將所述水泥沙漿噴射在所述井溝結構內形成止水墻;
S13:提供一挖土工具,對所述止水墻內的泥土進行挖掘至深度為1~3米;
S14:提供鋼架,沿所述止水墻的內壁放置;
S15:提供多個錨桿,將所述錨桿水平穿設所述止水墻連接于所述鋼架與所述止水墻外側的立井井壁;
S16:提供混凝土,將所述混凝土噴射所述鋼架以形成第一支護墻單元;
S17:沿著所述止水墻的內壁向下重復S13~S16的動作,直至到預定井深,多個所述第一支護墻單元組合形成第一支護墻;
S18:提供鋼架和混凝土,在所述第一支護墻的內部噴射第二支護墻;
S19:提供一防水層,將所述防水層填充于所述第一支護墻和所述第二支護墻之間的空腔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7和步驟S18之間還包括步驟:提供混凝土和鋼架,在立井的井底噴射形成井底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護墻自預定井深向上噴射。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為乙烯共聚物改性瀝青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莊建軍,未經莊建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699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適于陡坡地形的露天采礦新方法
- 下一篇:防震減震型合流調蓄型深層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