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1599.5 | 申請日: | 2017-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174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彥;張家靚;胡軍濤;陳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10/54 | 分類號: | H01M10/54;C22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張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舊 鋰離子電池 綜合 回收 金屬 方法 | ||
1.一種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步驟如下:
步驟(1):廢舊鋰離子電池打孔后置入堿土金屬氧化物漿液中進行放電處理,同時將電池電解液中大部分的磷酸根與氟離子轉變為不溶固體,而鋰轉變為可溶的LiOH;之后放電完畢的電池撈出進行破碎,破碎機上方設置吸風罩,收集揮發的電解液廢氣,并用CaO漿液吸收處理,使F、P沉淀脫除,鋰則以碳酸氫鋰形態留在溶液中,經過濾后,濾液與后續的碳酸化水浸液合并,濾渣則堆存;
步驟(2):破碎后的物料首先在300~400℃條件下進行預焙燒,使電池中的有機粘結劑、薄膜和殘余電解液受熱分解;隨后在450~700℃下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焙燒,焙燒時間1~3h;還原劑為碳質還原劑或CO或H2或NH3,預焙燒與還原焙燒過程產出的尾氣用CaO漿液吸收處理;
步驟(3):經還原焙燒處理后的物料進行篩分處理,小于1mm細料送浸出槽處理,如焙燒時采用碳質還原劑或CO,則在浸出時通入CO2氣體,用水浸出鋰,浸出液送蒸發結晶生產碳酸鋰產品;如焙燒時采用H2或NH3,則直接用水浸出,浸出液通入CO2并蒸發結晶生產碳酸鋰產品或直接蒸發結晶生產氫氧化鋰產品;
步驟(4):提鋰后的浸出渣通入壓縮空氣進行氧化氨浸;大于1mm的物料裝入不銹鋼網框中,在浸出槽中進行氧化氨浸;氨浸過程中,鎳、鈷、銅被選擇性浸出,鐵、鋁不浸出,錳則轉化為MnO2沉淀入渣;隨后氨浸液送萃取工序,留存于不銹鋼網框中的氨浸渣送磁選處理,得到鐵富集物與磁選尾礦,尾礦再經篩分后,篩上物料為鋁富集物,篩下物料和細粒物料氨浸渣一起送錳還原浸出工序回收錳;
步驟(5):含銅、鎳、鈷的氨浸液采用萃取實現銅、鎳和鈷的分離,再經選擇性反萃,分別產出高純硫酸鎳和硫酸銅溶液;萃余液通過硫化將鈷沉淀,沉鈷后液返回氨浸;硫化鈷采用氧化酸浸,浸出液經凈化、萃取后得到高純硫酸鈷溶液;
步驟(6):富錳物料采用還原硫酸浸出,浸出液加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為3.5,采用硫化法除去溶液中大部分的銅、鎳、鈷,隨后再加入30g/L的雙氧水,并用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到5,深度水解脫除鐵、鋁,同時吸附脫除溶液中殘留的微量銅、鎳、鈷,從而得到高純硫酸錳溶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堿土金屬氧化物為CaO或MgO。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氨浸的浸出劑為氨水與硫酸銨、硫酸氫銨、碳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中的一種或兩種銨鹽的混合溶液;其中銨鹽濃度為0.5~4mol/L,氨水濃度為1~5mol/L,固液比為1:4~1:20,浸出時間為2~12小時,溫度為20~90℃。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從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廢舊鋰離子電池包括鈷酸鋰、鎳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鎳鈷二元、鎳錳二元、鈷錳二元、鎳鈷錳三元、鎳鈷鋁三元電池中的一種或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159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低溫抗干擾型風力發電機組
- 下一篇:一種耐磨損型液壓油管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