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的精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8440.1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81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興泰;黃愛軍;宋麗華;豐宇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39/49 | 分類號: | C07D239/49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任永哲;馬俊榮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氧芐啶 環合 工序 回收 精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醫藥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的精制方法。對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進行液相分析,測出4?去甲基甲氧芐啶含量;向甲醇和片堿中攪拌下加入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升溫回流溶解,濃縮甲醇至干;加水回流,降到室溫,過濾得甲氧芐啶;過濾后的母液用醋酸調PH至8,析出結晶,過濾得4?去甲基甲氧芐啶。本發明科學合理、簡單易行、降低成本、節約原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術
甲氧芐啶,英文/拉丁名稱:Trimethoprim,中文別名:甲氧芐氨嘧啶、甲氧芐嘧啶,是一種親脂弱堿性乙胺嘧啶類抑菌劑,又稱磺胺增效劑、甲氧芐氨嘧啶、抗菌增效劑、甲氧芐胺嘧啶、甲氧芐嘧啶、三甲氧芐胺嘧啶、三甲氧芐啶,常溫下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在氯仿中略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抗菌譜和磺胺藥相似,但抗菌作用較強,對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肺炎桿菌、腐生葡萄球菌、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有效,但對綠膿桿菌感染無效,最低抑菌濃度常低于10mg/L,單用易引起細菌耐藥性,故一般不單獨使用,主要與磺胺藥組成復方制劑,臨床上用于治療尿路感染、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菌痢、腸炎、傷寒、腦膜炎、中耳炎、流腦、敗血癥及軟組織感染等。對傷寒、副傷寒療效不低于氨芐西林,也可與長效磺胺藥合用于耐藥惡性瘧的防治。甲氧芐啶的抗菌原理是干擾細菌的葉酸代謝。主要作用機制是選擇性抑制細菌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活性,使二氫葉酸不能還原為四氫葉酸,而合成葉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本品阻止了細菌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且甲氧芐啶(TMP)與細菌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的結合較之對哺乳類動物酶的結合緊密5~6萬倍。與磺胺藥的合用可使細菌的葉酸合成代謝遭到雙重阻斷,有協同作用,使磺胺藥抗菌活性增強,并可使抑菌作用轉為殺菌作用,減少耐藥菌株。另外本品還可增強多種抗生素(如四環素、慶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
以三甲氧基苯甲醛為原料,先與甲氧基丙腈縮合生成3'4'5'-三甲氧基-2氰基-3甲氧基丙烯,然后在甲醇/甲醇鈉中與硝酸胍環合而得。
縮合反應:將甲醇鈉和乙酸乙酯迅速倒入干燥無水的四口瓶中,啟動攪拌,于38~40℃皂化反應30min,冷卻,滴加丙烯腈和甲醇混合液,保溫反應1h,加入20g TMB,于20~30℃保溫反應13h,冷卻至10℃以下,滴加冰水至溶散,滴加完后繼續攪拌20min,洗滌至中性,于40℃干燥,即得縮合產品2-甲氧甲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腈(簡稱“單甲醚”)。熔點:81~83℃,白色晶體。
環合反應:將甲醇鈉、無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按17∶22∶1(體積比)量加入到裝有攪拌器、溫度計和冷凝器的干燥的四口瓶中,攪拌升溫至50~60℃,反應30min后,加入縮合產品“單甲醚”,升溫至回流溫度79~81℃反應2h,提高溫度至84~86℃蒸出醇,再回流3h。加入硝酸胍,于70℃反應2h,蒸出部分醇后,加入異丁醇或乙二醇單甲醚作溶劑,于100℃環化反應4h,冷卻至25℃以下,過濾、甲醇洗、水洗至中性,干燥,得TMP粗品。離心母液濃縮后降溫、結晶、過濾、洗滌得到TMP環合工序回收品,約占環合收率的4~5%。液相分析發現該回收品在主峰前有一個約3%的雜質,如果直接套用于精制工序將會導致TMP成品中該雜質超過0.1%,從而達不到EP版要求,因而,在套用回收品以前需要對該回收品進行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的精制方法,降低成本、節約原料、工藝簡單。
本發明所述的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的精制方法,步驟如下:
(1)對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進行液相分析,測出4-去甲基甲氧芐啶含量;
(2)向甲醇和片堿中攪拌下加入甲氧芐啶環合工序回收品,升溫回流溶解,濃縮甲醇至干;加水回流,降到室溫,過濾得甲氧芐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84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