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饋能懸架發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66586.2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09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志軍;陳毅超;郭占正;吳靜波;李亦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G7/08 | 分類號: | F03G7/08;B60G13/14;B60G17/08;H02K35/04;H02J7/32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張龍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懸架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饋能懸架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應用于電動汽車上的減振器,其阻尼系數不能隨實時路況進行調整;汽車的車架與車橋之間產生劇烈、頻繁的相對運動,不僅縮減了懸架的使用壽命,而且由振動產生的能量以廢熱的形式散發掉,對懸架造成損害的同時也造成一定的能量損失;此外,電動汽車因所帶電池容量有限,其充電電量受到限制,續航里程受到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饋能懸架發電裝置。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動汽車饋能懸架發電裝置,該裝置包括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所述的儲能系統包括DC-DC轉換器、蓄電池、連接導線和整流橋;所述的發電系統包括感應裝置和永磁裝置,其中,感應裝置包括套筒、感應線圈安裝支架以及與套筒的中軸線重合設置的活塞桿,套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其中軸線垂直設置的上蓋板,且套筒的該端部由上蓋板及活塞桿固定于汽車的車架上,套筒的另一端為懸空端,活塞桿的一端垂直穿過上蓋板并伸入套筒內,感應線圈安裝支架呈環形設置在套筒的內壁;永磁裝置包括緩沖保護套和減振器儲油缸,緩沖保護套的一端與套筒的懸空端接觸,且緩沖保護套與套筒的中軸線重合設置,緩沖保護套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其中軸線垂直設置的下托板,減振器儲油缸的一端垂直穿過下托板并伸入套筒內,位于套筒內的活塞桿的端部設有能夠在減振器儲油缸內部自由滑動的凸臺;沿套筒向減振器儲油缸的徑向,下托板上依次設有呈環形的磁鐵固定架和隔磁套筒,磁鐵固定架的周向設有多個永磁鐵,所述的感應線圈安裝支架上對應各永磁鐵的部位設有線卡,各線卡上均設有感應線圈,感應線圈與整流橋的輸入端連接,DC-DC轉換器、蓄電池和整流橋串聯。
其中,減振器儲油缸上設有用于固定下托板的下鎖緊螺母,減振器儲油缸上位于套筒內的端部設有上限位螺母,減振器儲油缸的該端部與上限位螺母之間依次設有調整墊片和緩沖圈,其中,緩沖圈與上限位螺母相鄰,且減振器儲油缸設有下鎖緊螺母的一端固定于汽車的車橋上。
其中,上蓋板上設有固定連接在活塞桿上的上鎖緊螺母,感應線圈安裝支架與套筒之間通過定位銷固定連接,且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上端與套筒端部的內壁之間設有墊圈,套筒該端部的內壁上還設有套裝在活塞桿上的上緩沖塊。
其中,套筒內壁面上對應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上端設有用于安裝墊圈的環形卡槽Ⅰ,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下端由卡環固定在套筒內壁面下端設置的環形卡槽Ⅱ中。
其中,磁鐵固定架的周向設有多排永磁鐵,每排永磁鐵含有多個永磁鐵,且每排永磁鐵沿磁鐵固定架的軸向設置,對應的每排線卡沿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軸向設置。
優選的,磁鐵固定架的周向設有四排永磁鐵,各永磁鐵正極向外安裝在磁鐵固定架上設置的永磁鐵安裝孔內,沿磁鐵固定架周向設置的對應的四排永磁鐵和永磁鐵安裝孔依次組成第一磁列、第二磁列、第三磁列和第四磁列,磁鐵固定架的外壁面設有沿其軸向設置的四個導向滑槽,導向滑槽的端部延伸至磁鐵固定架的兩端,每個導向滑槽設置在相鄰兩個磁列的中間位置。
其中,沿感應線圈安裝支架周向設置的與永磁鐵對應的四排線卡和感應線圈依次組成第一感應列、第二感應列、第三感應列和第四感應列,其中,感應線圈安裝支架上設有與第一感應列和第二感應列中各感應線圈的接線端連接的第一列導電條、與第三感應列和第四感應列中各感應線圈的接線端連接的第二列導電條;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內壁面設有沿其軸向設置的四排滑槽鋼珠,每排滑槽鋼珠設置在相鄰兩個感應列的中間位置,同排設置的滑槽鋼珠滑動配合設置在同一個導向滑槽中。優選的,第一感應列、第二感應列、第三感應列和第四感應列沿感應線圈安裝支架的圓周均勻分布,每一感應列中的四個線圈安裝孔沿感應線圈安裝支架軸向等間距分布。
進一步地,第一列導電條由第一導線Ⅰ和第一導線Ⅱ組成,第二列導電條由第二導線Ⅰ和第二導線Ⅱ組成,第一感應列和第二感應列的感應線圈的順時針旋向向外端與第一導線Ⅰ連接,向內端與第一導線Ⅱ連接;第三感應列和第四感應列感應線圈的順時針旋向向外端與第二導線Ⅰ連接,向內端與第二導線Ⅱ連接。
進一步地,感應線圈通過兩個連接導線與整流橋的輸入端連接,第一導線Ⅰ和第二導線Ⅰ與其中一個連接導線連接,第一導線Ⅱ和第二導線Ⅱ與另一個連接導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65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