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筠連苦丁茶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7076.9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7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光從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冬青御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苦丁茶 苦丁茶葉 鮮葉 揉捻 成型 制作 中微量元素 茶葉制作 加工參數 開水焯 分級 烘焙 攤放 冷卻 開水 | ||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作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筠連苦丁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苦丁茶鮮葉按等級攤放;(2)分等級將苦丁茶鮮葉進行開水焯青;(3)將冷卻后的苦丁茶葉揉捻成型;(4)將揉捻成型的苦丁茶葉烘焙至含水量小于10%。本發明通過開水低溫焯青,減少苦丁茶葉中微量元素及其它有效成分流失;通過分級制作,對于不同等級的鮮葉采用不同的加工參數,分別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筠連苦丁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承幾千年,茶葉追求色、香、味俱 全,亦即茶葉、茶湯顏色、茶葉條形,茶葉、茶湯的香味,茶湯的口感。
苦丁茶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頭痛、齒痛、目赤、耳鳴、熱病煩渴、痢疾。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文獻或文章中,對苦丁茶的藥用功效、保健作用均有記載。經動物試驗和人們長飲用的結果證明,苦丁茶能明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及LDL(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血液粘稠度,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便秘、咽喉腫痛、慢性咽炎及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有顯著療效。
因此,苦丁茶不僅是茶,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現在的苦丁茶加工方法中,高溫殺青、炒制方法破壞了苦丁茶中多種藥用成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筠連苦丁茶的制作方法,保留筠連苦丁茶葉中的特有的營養成分,實現茶葉口感和保險雙重功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筠連苦丁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1)將苦丁茶鮮葉按等級攤放;
(2)分等級將苦丁茶鮮葉進行開水焯青;
(3)將冷卻后的苦丁茶葉揉捻成型;
(4)將揉捻成型的苦丁茶葉烘焙至含水量小于10%。
進一步,所述第(1)步中,苦丁茶鮮葉按等級分成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特級鮮葉為長度≤1.5cm的占90%以上;一級鮮葉為長度≤2.0cm的占80%以上;二級鮮葉為長度≤3.5cm的占90%以上;三級鮮葉為長度≤5.0cm的占95%以上。
進一步,所述第(2)步的焯青時間為5至15分鐘,其中特級和一級鮮葉的焯青時間為5至8分鐘,二級和三級鮮葉的焯青時間為8至15分鐘。
進一步,所述第(3)步中,茶葉揉捻后的直徑為1至5mm,特級和一級茶葉揉捻后的直徑為1至3mm,二級和三級茶葉揉捻后的直徑為3至5mm。
進一步,所述第(4)中,烘焙的過程是在焙籠中完成的,烘焙溫度為80℃至120℃,烘焙時間為5至12個小時。
進一步,所述烘焙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溫度和第三階段的溫度高于第二階段的溫度。
進一步,所述第(2)、(3)、(4)中的一步或多步過程,添加葡萄糖作為輔料。
進一步,所述第(3)步的揉捻是通過機器或手工完成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開水低溫焯青,減少苦丁茶葉中微量元素及其它有效成分流
(2)分級制作,對于不同等級的鮮葉采用不同的加工參數,分別處理;
(3)適時增加輔料,提高苦丁茶的口感;
(4)制成的苦丁茶外形條索緊細,色澤翠綠或暗綠,湯色翠綠明亮,滋味微苦,回味無窮。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冬青御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冬青御品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707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健脾安神瓜蔞籽油
- 下一篇:一種自動集料功能的茶葉烘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