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以豆渣為基質的包裝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3857.0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3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鄧德祥;周熹;宋揚;李欣儒;朱青;金亞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德祥;周熹 |
| 主分類號: | C08L89/00 | 分類號: | C08L89/00;C08L5/00;C08L5/04;C08L5/06;C08J7/04;B65D6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吳開磊 |
| 地址: | 40000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豆渣 基質 包裝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包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以豆渣為基質的包裝材料。
背景技術
塑料薄膜在包裝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傳統的食品包裝材料(包括食品袋、食品隔離膜等)大多采用聚丙烯、聚乙烯等化工產品,使用后作為廢棄物進入環境,然而因其不可回收利用,不可降解,則不可避免的加劇了“白色污染”,造成了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給環境和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近年來由于包裝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綠色包裝材料的一員,可食性包裝材料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可食性包裝材料,即當材料的包裝功能實現后,變為“廢棄物”時,可將其作為一種食用原料使用,使包裝材料的功能實現轉型。可食性包裝材料的特點是質輕、衛生、無毒無味,可直接貼緊食物包裝,保質、保鮮效果較好。
可食性包裝具有重要的環保與經濟價值。目前國外可食性紙有兩種,一種是以蔬菜為主要原料,將蔬菜打漿成型后烘干;另一種是將淀粉、糖類糊化,加入其他食品添加劑,采取與造紙工藝類似的方法成型。從應用與發展前景來看,以蔬菜為原料的綠色包裝材料更具有發展潛力。日本是最早研究開發蔬菜紙的國家,目前日本蔬菜紙已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其加工工藝和設備已進入第四代,最高日產量每條生產線可達3張。日本酒井理化學研究所已研制成功從豆渣中提取蛋白質制成純凈的食物纖維,然后加工成可食包裝用紙。其他還有水果紙、海藻紙等。可食包裝紙不僅在日本,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研發熱點。其產品主要用于方便休閑食品包裝、可食性包裝等領域。可以預見,這種新型的可食包裝用紙必將有很大市場。進入新世紀,我國食品業第一個重大革新舉措是:2000年1月1日開始,自推行“可降解”的食品包裝材料,逐步禁止非降解材料的使用,以控制令人困擾的“白色污染”,為下一步可食性包裝的發展奠定基礎。
可食性包裝薄膜的研究與開發成為了一大熱點。可食性食品包裝薄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質為原料,通過不同分子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孔網絡結構的薄膜。可食性包裝薄膜能夠通過阻止水汽、氣體和溶質等的遷移來防止食品在貯運過程中發生風味、質構等方面的變化,保證食品的質量,延長食品貨架期,并可與被包裝食品一起食用,無任何環境污染問題。
在可食性食品包裝薄膜的生產過程中不得添加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就要求制備薄膜所選的原料具有較高的食用安全性,而原料的組成直接影響薄膜的物理機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因此,我們需要在降低生成成本的基礎上,選擇食用安全可靠的原料,并且制備出具有較好物理機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食品包裝薄膜,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目前,以豆渣作為成膜基材制備的新型可食性包裝材料在國內外鮮有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豆渣為基質的包裝材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以豆渣為基質的包裝材料,所述包裝材料包括以豆渣為基質的基層和涂布于所述基層兩側的可食性薄膜層。
優選地,所述以豆渣為基質的基層由下述步驟制備得到:
(1)將豆渣加工成豆粉;
(2)將豆粉、增稠劑和水混合成糊狀物;
(3)將步驟(2)的糊狀物置于模具中干燥成型,制得所述包裝材料的基層。
優選地,步驟(1)所述的豆渣為黃豆渣,紅豆渣,綠豆渣,黑豆渣和扁豆渣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增稠劑包括酪蛋白酸鈉、阿拉伯膠、羅望子多糖膠、海藻酸鈉、卡拉膠、果膠和黃原膠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步驟(2)所述豆粉、增稠劑和水的質量比為1-3:1-4:2-7。
優選地,將糊狀物進行超聲脫氣10-20min,超聲功率為50-100W;脫氣后的糊狀物涂入模具中并置于50-70℃的溫度下干燥成型,形成所述包裝材料的基層。
優選地,所述可食性薄膜層由下述步驟制備得到:
a.將海藻酸鈉、羥甲基纖維素鈉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A;
b.將明膠溶于水經溶脹后得到溶液B;
c.將溶液A和溶液B混合形成溶液C,再向溶液C中加入甘油,攪拌均勻至完全溶解,得到成膜液;
d.對成膜液進行真空脫泡;脫泡后的成膜液涂布在所述包裝材料的基層表面,經過干燥形成附著于所述基層上的可食性薄膜層。
優選地,所述海藻酸鈉、羥甲基纖維素鈉和明膠的質量比為2-5:0.5-2:0.2-1;優選地,所述海藻酸鈉、羥甲基纖維素鈉和明膠的質量比為4:1:0.5。
優選地,步驟c中所述加入甘油的質量為溶液C總重的5-10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德祥;周熹,未經鄧德祥;周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38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