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2862.5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69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才;張銀萍;宋有洪;賀亮;張林;陳翔;魏鳳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C1/06;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57 | 代理人: | 黃云鐸 |
| 地址: | 23003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淮海 地區 黑土 地上 玉米 大豆 復合 種植 方法 | ||
1.一種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方法包括:
步驟1、選取預定玉米品種和大豆品種,并獲取相應的玉米種子和大豆種子,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
步驟2、在目標區域進行土地翻耕;
步驟3、設置欲播種玉米和大豆的穴距;
步驟4、在小麥收獲后根據氣象預報在雨前2-3天進行搶墑播種,其中玉米采用包衣種子,大豆播前用烯效唑干拌種,每千克種子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拌均;
步驟5、在播種后未及時下雨的地方在播后3-5天澆水一次,以使得播種至出苗期土壤濕度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5%-95%,在玉米二葉一心、大豆三葉期間苗補種一次;
步驟7、在玉米、大豆間行施肥,施肥位點選擇為靠近玉米15-30厘米。
步驟8、玉米間作大豆采用播后苗前封閉除草;
步驟9、對生長較旺的半緊湊型玉米,在10-12展開葉時,每畝用40%玉米健壯素水劑25-30克,兌水15-20千克,均勻噴施于玉米上部葉片,對生長較旺的大豆,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畝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4-48克,兌水40-50千克均勻噴施莖葉;
步驟10、進行玉米大豆聯合收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目標種植區域,玉米播種數目為每畝應播種4700-5500粒,玉米穴距控制在12-14厘米,每穴留一株;大豆每畝播種11100-13300粒,大豆穴距控制在10-12厘米,每穴留兩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播種時采用小四輪拖拉機帶動的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播種機實施同機免耕播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種植過程中,采用寬窄行種植,擴大寬行距離,擴大玉米行和大豆行間的距離,玉米寬行160厘米,窄行40厘米;播大豆時,在玉米寬行內種兩行大豆,行距40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種植方法中,玉米大豆復合種植采用寬窄行布局,寬行1.6-1.8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在具有坡度的土地上種植時,沿坡度成一定角度設置玉米大豆的種植方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黃淮海地區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根據太陽入射角度設置玉米大豆的種植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286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