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齒輪箱輸入軸迷宮密封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0366.6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49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保松;陸群峰;熊雪梅;樂永祥;包為剛;吳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29 | 分類號: | F16H57/029;F16H57/04;F16J15/447;F03D15/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 地址: | 213011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齒輪箱 輸入 迷宮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齒輪箱輸入軸迷宮密封結構。特別適宜在風力發電機組上使用。
背景技術
風力發電機組能實現風能到電能的轉換,多數風力發電機組中都含有增速齒輪箱,其可將風輪轉速提升到適合發電機發電的轉速,風電齒輪箱作為風機的關鍵部件,要求設計壽命20年,接觸式密封無法滿足20年使用壽命的要求而且需要維護。中國申請號是200920256847.0的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力發電增速齒輪箱密封裝置和中國專利申請號是201320124516.8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出軸密封裝置均為迷宮密封結構,對于非接觸式迷宮密封,可以在無需維護的狀態下,能達使用工況要求,但如果零件數目增多會導致尺寸鏈復雜,迷宮密封可靠性降低,還會導致系統的魯棒性差,系統可靠性降低。上述兩實用新型由于要應用到機械式密封圈,所以還是避免不了日常維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功能集成度高、無需維護的齒輪箱輸入軸迷宮密封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包括箱體、通過軸承與箱體連接的輸入軸、套在輸入軸上與箱體緊固件連接的端蓋,所述端蓋的后端面上設有環狀的潤滑腔,從而在端蓋的后端面上形成內凸環和外凸環,外凸環與軸承的外圈相抵,內凸環與軸承之間具有工藝間隙,箱體上設有潤滑油引入通道,端蓋上設有與引入通道相聯的進油孔,進油孔連接節流孔,節流孔的出口對準軸承的滾道;端蓋的軸孔內壁上由后至前設有環狀的小迷宮腔、大迷宮腔和防塵腔,上述工藝間隙與小迷宮腔之間由后節流環隙連接,小迷宮腔與大迷宮腔之間由中間節流環隙連接,大迷宮腔與防塵腔之間由前節流環隙連接;小迷宮腔的底部與潤滑腔之間由一返油孔連接,端蓋的下部對稱設有2條聯通潤滑腔的泄油槽和3條聯通大迷宮腔的泄油孔,上述泄油槽和泄油孔各與箱體上對應的回油孔聯通,端蓋的底部設有與防塵腔相聯的排污孔。
所述箱體的內壁上對著泄油槽的出口處設有與回油孔連接的過渡槽,泄油槽與回油孔之間通過過渡槽連接。
所述輸入軸上且對應大迷宮腔處設有兩條甩油環。
所述潤滑油引入通道為階梯形。
所述進油孔與節流孔呈折線狀。
所述潤滑腔的內側的腔壁面為斜面,傾斜角а為72~78°。
所述小迷宮腔的截面為圓弧形。
所述大迷宮腔的截面為U形。
所述防塵腔的截面為圓弧形。
所述過渡槽的截面為圓弧形。
本發明具有如下積極效果:①. 本發明的結構優化,通過箱體、軸承、輸入軸、端蓋四個零件的裝配組合,實現了多級迷宮腔體,實現齒輪箱密封功能的同時又實現了軸承限位、潤滑油強制噴射、防塵防水功能,功能集成度而且
無需維護。②.本發明整體結構簡單,對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低,裝配方便。③.零部件精簡,提升了產品的可靠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圖。
圖2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3是圖1的C-C剖視圖。
圖4是圖1的Ⅰ部放大圖。
圖5是圖1的Ⅱ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1包括箱體1、端蓋2、輸入軸3和軸承4,輸入軸3通過軸承4與箱體1連接,端蓋2套在輸入軸3的前端且與箱體1緊固件連接。端蓋2的后端面上設有環狀的潤滑腔2-3,從而在端蓋2的后端面上形成內凸環2-12和外凸環2-11,外凸環2-11與軸承4的外圈相抵,為確保軸承可以自由旋轉,內凸環2-12與軸承4之間具有工藝間隙2-a。
所述潤滑腔2-3的內側的腔壁面為斜面,傾斜角а為72~78°,本實施例的傾斜角а為75°。
箱體1上設有潤滑油引入通道1-1,端蓋2上設有與引入通道1-1相聯的進油孔2-1,進油孔2-1連接節流孔2-2,所述進油孔2-1與節流孔2-2呈折線狀,節流孔2-2的出口對準軸承的滾道。所述潤滑油引入通道1-1為階梯形,潤滑油引入通道1-1、進油孔2-1和節流孔2-2的孔徑逐孔縮小。
所述端蓋2的軸孔內壁上由后至前設有環狀的小迷宮腔2-4、大迷宮腔2-5和防塵腔2-6,所述小迷宮腔2-4的截面為圓弧形,大迷宮腔2-5的截面為U形,防塵腔2-6的截面為圓弧形。上述工藝間隙2-a與小迷宮腔2-4之間由后節流環隙2-b連接,小迷宮腔2-4與大迷宮腔2-5之間由中間節流環隙2-c連接,大迷宮腔2-5與防塵腔2-6之間由前節流環隙2-d連接。節流環隙用于釋放流速和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03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