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恩曲他濱中間體的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6828.7 | 申請日: | 201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17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游金宗;齊德強;王學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外國語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411/04 | 分類號: | C07D41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黃美娟;俞慧 |
| 地址: | 310012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間體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恩曲他濱中間體——結構如式1所示的(2R,5S)?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的制備工藝,該制備工藝包括:(A)以結構如式7所示的5?氟胞嘧啶為原料,經與結構如式20所示的N,N?二甲基甲酰胺、結構如式8所示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反應制備結構如式21所示的2?O?三甲硅基?4?N?[(N’,N’?二甲基)氨基]亞甲基?5?氟胞嘧啶;(B)化合物21與結構如式6所示的氯代物縮合制得結構如式22所式的(2R,5S)?5?[4’?N?((N’,N’?二甲基)氨基)亞甲基?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C)化合物22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制得化合物1。本發明工藝過程能夠減少副反應,從而提高產物純度,降低原料消耗。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恩曲他濱中間體的制備工藝,具體涉及(2R,5S)-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即下文中的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術
(2R,5S)-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化合物1,簡稱:F-CME)是制備恩曲他濱(化合物2)的關鍵中間體。
恩曲他濱(化合物2),化學名:(2R,5S)-5-氟-1-[2-羥甲基-1,3-氧硫雜環戊烷-5-基]胞嘧啶,最早由美國的Gilead Sciences公司研發成功,并于2003年7在美國被批準用于與其它抗轉錄病毒藥物聯合用于成人HIV-1感染的治療,是一種新的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為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效選擇性抑制劑。
有關恩曲他濱合成文獻報道很多,主要的路線有:
路線一:以乙醛酸為原料,與2,5-二噻烷-1,4-二醇反應,然后引入手性輔基、糖苷化、還原而得;
路線二:L-古洛糖多步反應而得;
路線三:以(S)-(+)-扁桃酸為原料,多步反應而得;
路線四:以乙二醇為原料,與丁酰氯反應、氧化成醛,與1,4-二噻烷-2,5-二醇環化后,拆分,之后再經過一系列的合成而得;
路線五:以L-薄荷酸乙醛酸酯(化合物2,L-MGH)為手性源,經不對稱合成而得((Goodyear,M.et al,WO 9529174(1995));孟靜芳等,中國醫藥工業雜志,589-591,36(10),(2005))
上述路線中,路線五,以L-薄荷酸乙醛酸酯一水合物為手性源,經不對稱合成制備恩曲他濱是一種較為經濟實用、操作方便的路線,是目前工業生產中常采用的工藝路線,過程如下:
在該方法中,(2R,5S)-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化合物1,F-CME)是合成恩曲他濱的關鍵中間體。化合物1經硼還原后,便得到具有藥用價值的恩曲他濱。
上述制備(2R,5S)-5-(5’-氟-胞嘧啶-1-基)-1,3-氧硫雜環戊烷-2-羧酸-L-薄荷基酯(化合物1,F-CME)主要的副反應為二方面:(1)縮合過程產生的非對映異構體(化合物11,α-異構體);(2)縮合過程中所產生的氨基上N-取代的位置異構體(化合物12)以及雙取代產物(化合物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外國語學院,未經浙江外國語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682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