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3046.8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43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潘微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拓爾精工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F15/53 | 分類號: | E05F15/53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張一平;景豐強 |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電動 驅動 氣缸 裝置 | ||
一種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直流電機、減速器、缸套、活塞桿、絲套、多頭絲桿及定位套,缸套相對前述外管能來回移動并包括小缸套和大缸套,前述的小缸套位于大缸套中間,前述的小缸套外壁與大缸套內壁之間形成環形區域;活塞桿,中空形成內腔并前端形成活塞,該活塞桿套設于前述的小缸套上,前述的活塞則位于前述小缸套外壁與大缸套內壁之間的環形區域內;多頭絲桿一端與前述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伸入前述小缸套內并與前述的絲套連接配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緊湊、輕便及噪音小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驅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尾門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尾門目前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手動尾門,利用氣彈簧實現手動開關,這類結構主要應用與中低端車上;第二種是電動尾門,利用電機驅動實現尾門的自動升降,操作方便快捷,同時解決了大部分的女性乘客由于力量小而開啟尾門費力的問題。
電動尾門的驅動裝置現有公開的有很多種,如申請號為201310343833.3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電動氣彈簧》(申請公布號為CN103410906A),該申請通過驅動電機來驅動活塞桿來回移動,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這種結構應用在汽車尾門的啟閉中存在,長度較大,伸縮距離有限的不足。
還有另外一類改進結構,參考申請號為201010288083.0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汽車電動尾門驅動機構》(申請公布號為CN101967930A),該申請包括電機、電機套筒、絲桿套筒、多頭絲桿、多頭螺母及彈簧,多頭絲桿隨微型電機的驅動使多頭螺母相對于多頭絲桿運動,同時螺母套筒相對于絲桿套筒運動。類似的還可以參考申請號為201410206864.9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汽車尾門電動升降裝置》(申請公布號為CN105089408A)。
上述這類電動尾門的驅動裝置主要通過鋼制彈簧來支撐,驅動力由電機產生,通過絲桿來實現伸縮,由于鋼制彈簧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鋼制彈簧穩定性差,且容易斷裂,存在安全隱患;其次,汽車尾門重量大小不一,需要適配不同規格的驅動裝置,而鋼制彈簧力矩不能實施調節,再次,鋼制彈簧在往復運動中與鋼管壁易摩擦產生噪音;最后,鋼制彈簧必須造的比較粗大,整體較為笨重,造成承載兩端在尾門關閉時承載力倍增,對兩端固定裝置強度要求提高。
為此,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改進的驅動裝置,見申請號為201510433203.4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汽車后背門電動氣彈簧撐桿》(申請公布號為CN105275301A),該申請將氣彈簧結構和電機驅動結構緊湊的裝配同一個筒體內,同時用氣彈簧替代了鋼制彈簧,解決了鋼制彈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但該申請的技術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噪音比較大,噪音主要來自電機自身及多頭螺桿和多頭螺套的轉動配合上;第二,整體結構還是比較臃腫,內部氣壓沒有充分利用,無法做到細小;第三,整體的長度還是較長,應用較受限制;第四,中空螺桿結構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工藝實現上存在一定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輕便的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噪音小的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容易制造的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智能電動驅動氣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
直流電機,設于前述的外管內并設有傳感器;
減速器,設于前述的外管內并輸入端與前述直流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缸套,相對前述外管能來回移動并包括小缸套和大缸套,前述的小缸套位于大缸套中間,前述的小缸套外壁與大缸套內壁之間形成環形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拓爾精工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寧波拓爾精工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30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