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0080.X | 申請日: | 2017-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74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安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3/12 | 分類號: | B62D3/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國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向 齒輪箱 支承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充分得到支承剛性且在載荷輸入狀態下也能夠發揮所期望的分離特性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在副車架(4)的左、右的車身安裝部(4a、4b)的后側面部(4c、4c)通過螺栓構件(15)而固定有齒輪箱增強件(20)的一端側的車身側安裝部(21)。在轉向齒輪箱(5)上,從齒輪箱主體(5a)向車輛前方方向(FRONT)突出設置有安裝支承面部(5e、5e)。并且,在安裝支承面部(5e)上通過螺栓構件(15)而固定有齒輪箱增強件(20)的另一端側的齒輪側安裝部(2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以往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已知有使用固定托架將轉向齒輪箱裝配于在車身的前部下方配置的副車架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等)。
在這樣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中,通過固定托架加高轉向齒輪箱的配設位置,由此在轉向齒輪箱與副車架之間形成有一定的空間。
并且,從發動機室內的發動機延伸設置的排氣管等在該空間內穿過并被朝向車輛后方導出。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116980號公報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這樣的以往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中,為了使排氣管等穿過而通過固定托架加高轉向齒輪箱,從而將該轉向齒輪箱配置在比較高的位置。
另一方面,轉向齒輪箱在車寬方向上具有長度方向,因此需要提高車輛前后方向的支承剛性。
然而,若為了提高車輛前后方向的支承剛性而將轉向齒輪箱剛性接合于副車架,則即使在因來自車輛前方的載荷輸入而使發動機后退的狀態下,轉向齒輪箱也可能不從副車架分離而與發動機發生干涉。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充分得到支承剛性且在載荷輸入時也能夠發揮所期望的分離特性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轉向齒輪箱支承結構將具有齒條-小齒輪機構的轉向齒輪箱安裝于副車架,所述齒條-小齒輪機構用于使具有原動機的車輛的車輪轉舵,所述轉向齒輪箱安裝結構的特征在于,在轉向齒輪箱與副車架之間配置有原動機的排氣管,在轉向齒輪箱安裝結構中安裝有在車輛上下方向上將轉向齒輪箱的齒條軸附近與副車架連結的增強件。
根據這樣的結構,增強件在車輛上下方向上將轉向齒輪箱的齒條軸附近與副車架連結。
因此,能夠充分得到支承剛性。并且,在載荷輸入時通過使增強件從車身分離,也能夠得到所期望的分離特性。
另外,轉向齒輪箱的腿部為四點,當以車輛前部為上方且以車輛后部為下方時,在從上部觀察時腿部配置成倒八字狀。因此,轉向齒輪箱被穩定地支承。
并且,增強件配置成,抑制轉向齒輪箱以連結轉向齒輪箱的腿部的左、右兩點間的直線為基準而向車輛前后方向的擺動。因此,轉向齒輪箱相對于副車架被更加穩定地支承。
另外,在轉向齒輪箱的腿部設有在車輛碰撞時斷裂的脆弱部。因此,在車輛碰撞時從脆弱部斷裂而能夠使轉向齒輪箱從車身分離。
而且,增強件與副車架通過螺栓而緊固連結,在增強件的與螺栓卡合的孔部設有第一缺口。因此,能夠使螺栓容易脫離。
并且,增強件具有與增強件的長度方向平行的凸緣,凸緣的一部分缺損,使得螺栓經由孔部的第一缺口而脫離時,增強件容易變形。
因此,能夠使螺栓更加容易脫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00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注射部件的轉向組件
- 下一篇:轉向操縱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