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04218.5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12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梁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張愷寧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訊設備 變更 設備模式 車隊 發送模式 變更請求 變更指令 車輛通訊 模式變更 確認消息 發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及設備,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少變更車隊中通訊設備模式的方法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包括:位于車隊的車輛中的第一通訊設備確定需要進行模式變更后,向位于同一車隊中的第二通訊設備發送模式變更請求;第一通訊設備在收到第二通訊設備發送的確認消息后,向第二通訊設備發送模式變更指令;第一通訊設備變更自身的模式。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模式的變更方法,能夠實現車隊中通訊設備模式的變更,解決了缺少變更車隊中車輛通訊設備模式的方法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到萬物)車聯網在概念上是物聯網面向應用的實現,同時也是D2D(Device to Device,設備到設備)技術的深入研究,V2X指的是車輛之間、車輛與路測設備以及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系統,V2X可以利用裝載在車輛上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獲取車輛的行駛情況,系統運行狀態信息以及周邊道路環境信息,同時通過GPS定位獲取車輛的位置信息,并通過D2D技術架構這些信息,并實現端對端的傳輸,在整個車聯網系統中實現信息的共享,并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與處理,及時對駕駛員進行路況匯報與警告,有效避開用擁堵路段或者潛在危險,進而選擇最佳行駛路線。
eV2X(enhancement of Vehicle to Everything,增強車到萬物)通信是對V2X通信的演進,在基于LTE網絡V2X車間通信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LTE/5G技術實現V2X通信,以應用于車隊協同駕駛,自動駕駛,傳感器信息共享和遠程駕駛等智應用場景中。在eV2X中,車輛、行人以及路測設備間交互支持更多種類的信息,如車載傳感器數據,行車路線,更多協作,如何車輛組隊,協同駕駛,協同風險規避以及更多的車輛駕駛模式,如車隊駕駛,自動駕駛,使V2X技術可以更加靈活,安全和可靠地滿足智能交通的需求。
在eV2X的應用場景中,車輛在道路上運行時可以動態的組成行車車隊,車隊中車輛的通訊設備的模式決定了車隊中通訊設備之間的管理方式,例如,模式為車頭模式的通信設備能夠對模式為車頭以外模式的通訊設備進行管理。然而,目前在車隊中通訊設備的模式需要發生變更時,缺少變更通訊設備模式的方法。
綜上,現有技術中缺少變更車隊中通訊設備模式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及設備,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少變更車隊中通訊設備模式的方法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包括:
位于車隊的車輛中的第一通訊設備確定需要進行模式變更后,向位于同一車隊中的第二通訊設備發送模式變更請求;
第一通訊設備在收到第二通訊設備發送的確認消息后,向第二通訊設備發送模式變更指令;
第一通訊設備變更自身的模式。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包括:
位于車隊的車輛中的第二通訊設備收到位于同一車隊中的第一通訊設備發送的模式變更請求后,判斷自身是否符合變更條件;
若第二通訊設備能夠判斷自身符合變更條件,則第二通訊設備向第一通訊設備發送表示同意變更模式的確認消息,以使第一通訊設備在收到確認消息后向第二通訊設備發送模式變更指令;
第二通訊設備在收到模式變更指令后,變更自身的模式。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變更設備模式的方法包括:
其他通訊設備接收同一車隊中的第一通訊設備發送的表示車隊中有通訊設備正在進行模式變更的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是第一通訊設備在收到第二通訊設備發送的確認消息后發送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未經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42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