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化鋯晶須改性碳/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94698.1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29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克智;周璇;趙志剛;石郭戈;李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83 | 分類號: | C04B35/83;C04B35/81;C04B35/622;C04B35/52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鮮凱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 鋯晶須 改性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化鋯晶須改性碳/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方法制備的碳化鋯晶須改性碳/碳復合材料力學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是首先采用化學氣相沉積在碳纖維表面沉積熱解碳保護層,再采用微波水熱法將ZrC前驅體引入C/C復合材料預制體中,然后將ZrC前驅體轉變為ZrC晶須,之后再采用化學氣相沉積進行致密化,最終得到ZrC晶須改性C/C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為碳鋯兩相材料,無其他雜質,ZrC晶須在C/C復合材料內分布均勻,ZrC晶須的長徑比大,能與碳基體形成良好的機械互鎖,晶須與晶須之間的界面結合良好,從而改善了碳纖維和碳基體的界面結合,顯著提高了C/C復合材料的彎曲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碳化鋯(ZrC)晶須改性碳/碳(C/C)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C/C復合材料因具有一系列優異的性能而受到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例如:高強度、高比模量、低密度、高熱導率、低熱膨脹系數、耐燒蝕、抗熱震性能好、尤其是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強度不降反升,被廣泛應用于火箭發動機噴管及喉襯、飛機剎車盤、飛機的端頭帽和機翼前緣的熱防護系統等。C/C復合材料在無氧環境中有許多優異的高溫性能,但C/C復合材料在370℃的有氧環境中就開始氧化,在2000℃就嚴重氧化,從而影響它的使用。大量研究表明,向C/C復合材料中引進ZrC超高溫陶瓷可以顯著改善其抗氧化抗燒蝕性能。但傳統的制備方法如液相浸漬和高溫熔融浸漬等,采用低密度C/C復合材料為骨架,通過循環浸漬裂解或高溫熔融浸漬的方式引入的陶瓷相,這些方法雖然改善了C/C復合材料的抗氧化抗燒蝕性能,但制備的陶瓷相粒徑一般較大,在碳基體中分布不均勻易團聚,導致碳纖維與碳基體的界面結合變差,從而會影響ZrC改性C/C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所以開發新型制備工藝制備特殊形貌的陶瓷相,實現陶瓷相均勻彌散分布,改善碳纖維和碳基體的界面結合從而提高C/C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1“沈學濤,李偉.C/C-ZrC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5,30(5):459-466”公開了一種C/C-ZrC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以密度為0.2g/cm3的針刺碳氈為材料骨架,采用氧氯化鋯水溶液浸漬碳氈,再結合化學氣相沉積法和高溫石墨化工藝制備得到了ZrC改性的C/C復合材料,當ZrC含量為12.08wt%時,其彎曲強度為42.5MPa,比未改性時提高了70%,但該方法需要2500℃的高溫石墨化處理,所制備的ZrC陶瓷相為納米級、微米級和亞微米級顆粒,顆粒在碳基體中呈偏聚態分布,納米和微米級的顆粒間結合較弱,導致碳纖維-碳基體的界面結合減弱,在微米級顆粒含量較高的密集碳纖維區域,碳纖維-碳基體的界面結合進一步減弱,不利于材料力學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文獻2“楊鑫,蘇哲安,黃啟忠,等.ZrC質量分數對C/C-ZrC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2013,44(2):508-514”公開了一種ZrC改性C/C復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采用基體改性技術將ZrC引入C/C復合材料中,再結合化學氣相沉積和高溫石墨化工藝制備了C/C-ZrC復合材料,當ZrC的質量分數為12.89wt%,其彎曲強度為100.60MPa~120.20MPa,但該方法所制備的復合材料需要在2000℃熱處理,其中ZrC陶瓷相為納米級顆粒,呈偏聚態的形式分布在碳基體中。
已公開的C/C-ZrC復合材料制備方法中,制備溫度都在2000℃以上,所制備的ZrC為納米、微米、亞微米級顆粒,顆粒間界面結合較弱,導致碳纖維-碳基體的界面結合減弱,并且ZrC顆粒在碳基體中以偏聚態的形式存在,分布不均勻,導致碳纖維-碳基體的界面結合減弱,影響C/C-ZrC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46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以鈦鐵渣為主料的隔熱耐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陶瓷釉下堆彩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