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駕駛員適駕檢測及行為認定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92413.0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20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展召敏;嚴一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K28/06 | 分類號: | B60K28/06;B60W40/09;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趙繼明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駕駛員 檢測 行為 認定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駕駛員行為檢測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駕駛員適駕檢測及行為認定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機動車數量激增,交通事故成為危害公眾安全的重要因素。事故成因包括駕駛員駕駛資質不足、超速、酒駕、疲勞駕駛、盲駕等。
自2013年1月1日交規變嚴格以來,酒駕、闖紅燈等交通違章行為已經大幅度減少,但是同時也有部分人以無意中違章為由,質疑扣分過嚴,雖然有些省市,如內蒙古(2013年3月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已經開始將部分“主觀惡意、故意”的交通違法行為計入公民個人誠信檔案,并與個人信用、保險、職業準入等掛鉤),已參考刑法中主觀故意的行為認定方法,來加強執法的合理性,但相關認定技術手段的缺乏,導致這方面進展非常緩慢。
交管部門近年來統計的數據表明,領駕證的增幅遠比購車增幅大,很多人考了駕駛證之后根本就沒有車開,因此,傳統按“駕齡”的判定駕駛員資質的方法還是存在一定漏洞的。
交通法規定變嚴格以來,存在更多買賣駕照積分行為,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實際用車過程中,經常出現同一車輛,偶爾會有不同司機駕駛的情況(包括酒后代駕),針對此類情況,對于何時由何司機駕駛汽車,并沒有做系統的記錄,若有交通事故或其他相關問題出現,不便于追責。
目前,我國市面上出售的傳統行車記錄儀僅僅能夠提供視頻信息記錄功能,監管部門對于司機有無超速酒駕、行車多長時間、司機是否在駕駛一定時間后休息等尚無嚴格的檢查,歐洲部分國家(如德國)客車行車記錄儀對以上提到的部分信息有較為嚴格的檢查,一旦某項指標不合格,則進行較為嚴格的處罰,這樣的監管力度及措施非常有威懾力,使客車司機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減少超速酒駕等現象,并按時休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修正法案(八)》中增設的“危險駕駛罪”將“醉駕”寫入了刑法。研究表明,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越大,司機合法行駛的概率越大,且制止酒駕等,處罰力度要優于執行力度。
疲勞駕駛客觀檢測方法有腦電圖、眼電圖、肌電圖、呼吸氣流、呼吸效果、動脈血液氧飽和時的溫度和心電圖等測量方法。盡管這些方法是比較準確的,但是由于一般是在駕駛前或駕駛后測量,是超前或滯后,而非實時的,駕駛室內有限的空間,使復雜的檢測儀器安置變得十分困難。《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七款規定疲勞駕駛指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或每天駕車時間超過8小時,有必要針對現在的交通法規定的疲勞駕駛規范制定檢測規則。
現有酒精檢測、疲勞駕駛檢測以及人臉識別等研究主要是從技術原理角度出發探索的某一單一問題的解決方案,但由于沒有將駕駛員和駕駛行為有效的綁定起來,在事故追責時就會存在一定的盲區。本設計通過系統化的集成設計,利用基于非接觸式IC卡的電子駕駛證確定司機身份,結合各類傳感器和計時器檢測記錄其駕車情況,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對駕駛員行為進行主動認定、全面檢測的駕駛員適駕檢測及行為認定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駕駛員適駕檢測及行為認定系統,包括:
數據處理模塊,與汽車的點火單元和控制單元連接;
IC卡讀寫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連接,對IC卡進行讀寫,所述的IC卡中存儲駕駛員身份信息及駕駛記錄信息;
酒精濃度檢測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連接;
報警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連接;
時鐘日歷模塊,存儲時間和日歷信息,與數據處理模塊連接;
所述的IC卡讀寫模塊讀取IC卡內的駕駛員身份信息和駕駛記錄信息并傳輸給數據處理模塊用以進行登錄,成功登錄后,數據處理模塊判斷IC卡讀寫模塊中是否存在24小時以內的酒精檢測不通過記錄,若是,則酒精濃度檢測模塊的酒精檢測數據無效,不予起火,若否,則接收酒精濃度檢測模塊的酒精檢測數據,并進行分析判定,若判定合格,則數據處理模塊向點火單元發送使能信號,若判定不合格,則報警模塊報警,并將酒精檢測不通過的標識及時間計入IC卡讀寫模塊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橋學院,未經上海建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24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