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香蕉貯運保鮮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72765.X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0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唐翔;陳素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翔;李撰 |
| 主分類號: | A23B7/154 | 分類號: | A23B7/154;A23B7/152;A23B7/04;B65B25/04;B65B31/04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匯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5114 | 代理人: | 朱萍球 |
| 地址: | 5413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香蕉 貯運 保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果保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香蕉貯運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香蕉是熱帶、亞熱帶名果之一,其產量高,果肉甜滑香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國內外市場上是常年供應的鮮果。新鮮香蕉對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常吃香蕉可增強人體血漿抗氧化能力,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緩衰老的積極作用,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清熱、潤腸、解毒、治熱病、便秘等。
我國香蕉種植區域集中在北緯30度以內的熱帶地區,分別在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福建等地,該5個地區的香蕉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5%以上。由于香蕉采收后成熟衰老很快,主要產地溫度又高,因此市場上主要以運輸后異地銷售為主,以銷往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居多。在香蕉北運過程中,貯運保鮮是關鍵環節。
現有技術中,對采收后的香蕉一般采用化學保鮮劑進行處理,其保鮮效果較為明顯,但存在化學物質殘留和抗藥性及環保問題,消費者使用后不利于其健康。伴隨綠色食物和有機食物的興起,人們對無公害、無污染、優質香蕉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采用化學保鮮劑和傳統保鮮方法已收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性強、安全環保、保鮮效果好、保鮮時間長,適用于長途貯運的香蕉保鮮技術。
具體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香蕉貯運保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采收處理:在6-8月份,將成熟度為70-75%的香蕉無機械損傷采收后,用弧形落梳刀進行去軸落梳處理,落梳后用刀修整好切口;
S2、清洗:將經步驟S1處理后的香蕉用清水清洗、除雜,除去殘花和有病害、梳形不整齊的香蕉果實,瀝干;
S3、殺菌保鮮處理:將經步驟S2處理后的香蕉放入濃度為0.1-0.3%的殺菌保鮮劑水溶液中浸泡1-2min,取出,瀝干;所述殺菌保鮮劑由植物提取液和輔料按重量比為95-98:2-5混合而得;所述植物提取液由以下重量份數比的原料經水提取制備而得:甘草8-12份、薄荷8-12份、馬齒覓6-8份、魚腥草6-8份、金銀花6-8份、艾草1-3份、檸檬葉1-3份;所述輔料由以下重量份數比的原料混合而得:蔗糖脂肪酸酯8-12份、殼聚糖6-8份、黃原膠2-4份、山梨酸鉀1-3份、溶菌酶0.1-0.5份;
S4、包裝封箱:將經步驟S3處理后的香蕉放入塑料薄膜袋內,抽空塑料薄膜袋內的空氣并扎口塑料,然后置于包裝箱內進行封裝;
S5、貯運:將運輸車廂和封裝香蕉進行預冷,控制車廂和封裝香蕉溫度在11-13℃進行運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殺菌保鮮劑由包括以下步驟制備而得:
S1、植物提取液的制備:以重量份數計,稱取以下原料:甘草8-12份、薄荷8-12份、馬齒覓6-8份、魚腥草6-8份、金銀花6-8份、艾草1-3份、檸檬葉1-3份,粉碎,過60-100目篩,加入原料總重量8-15倍水,在60-80℃條件下提取30-60min,過濾,取上清液,即得;
S2、輔料的制備:以重量份數計,稱取以下原料:蔗糖脂肪酸酯8-12份、殼聚糖6-8份、黃原膠2-4份、山梨酸鉀1-3份、溶菌酶0.1-0.5份,混勻,即得;
S3、殺菌保鮮劑的制備:將植物提取液和輔料按重量比為95-98:2-5混勻,即得。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包裝箱中填充有防震材料。
進一步,所述防震材料為防震泡沫。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塑料薄膜袋內放置有乙烯吸收劑。
進一步,所述乙烯吸收劑為負載有飽和高猛酸鉀的多孔載體材料。
進一步,所述多孔載體材料選自活性炭、蛭石、沸石、硅藻土、分子篩。
進一步,以重量份數計,所述多孔載體材料由以下原料組成:活性炭1-3份、蛭石2-5份、沸石1-2份、硅藻土0.5-1份、分子篩0.5-1.5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翔;李撰,未經唐翔;李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27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