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供油口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69315.5 | 申請日: | 2017-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81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宮島敦夫;若園幸典;畠中一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理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15/04 | 分類號: | B60K15/04;B60K1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供油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利用樹脂來一體形成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的情況下能夠對自通氣管回流的流體進行控制的供油口。樹脂制的供油口主體形成為筒狀,在該供油口主體的一端設有能夠插入供油噴嘴的噴嘴插入口,在該供油口主體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向灌裝管供給燃料的燃料供給口,在該供油口主體的周面上設有回流口。樹脂制的通氣筒部一體形成于供油口主體的周面的外側,該通氣筒部的一端與回流口相連通,該通氣筒部的另一端連接于通氣管,在該通氣筒部的周面上設有通氣中間開口。蓋是如下那樣的構件:用于封堵通氣中間開口并配置于通氣筒部的內部,具有比通氣筒部的流路面積小的流路面積,作為節流孔構件發揮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油口。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燃料供給口連接有與燃料箱相連接的灌裝管和供燃料蒸氣(vapour)自燃料箱回流的通氣管。也就是說,在燃料供給中,通過使經由通氣管回流的燃料蒸氣自供油口的噴嘴插入口向外部流出,從而對燃料箱內的壓力進行調整,以在燃料箱內儲存期望的燃料。
在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為了對在通氣管中流通的流量進行調整而在通氣管設置節流孔。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節流孔是通過使通氣管本身縮徑而形成的。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節流孔配置于通氣管的內部。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為了將自通氣管回流的燃料蒸氣向灌裝管側引導而設有板、管等引導構件。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3569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3508331號公報
發明內容
近年來,正在推進供油口的樹脂化,能夠插入供油噴嘴且用于連接灌裝管的部位(供油口主體)和用于連接通氣管的部位(通氣筒部)利用樹脂形成為一體。從成形性的觀點考慮,并不容易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那樣,在供油口的用于連接通氣管的部位(通氣筒部)形成節流孔。另外,也不容易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那樣,將作為獨立構件的節流孔內置于供油口的用于連接通氣管的部位(通氣筒部)。并且,在一體形成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的情況下,難以一體形成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與通氣筒部連續地形成的引導管。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利用樹脂來一體形成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的情況下能夠對自通氣管回流的流體進行控制的供油口。
本發明的第一供油口包括:供油口主體,其為樹脂制且形成為筒狀,在該供油口主體的一端設有能夠插入供油噴嘴的噴嘴插入口,在該供油口主體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向灌裝管供給燃料的燃料供給口,在該供油口主體的周面上設有回流口;通氣筒部,其為樹脂制且一體形成于所述供油口主體的周面的外側,該通氣筒部的一端與所述回流口相連通,該通氣筒部的另一端連接于通氣管,在該通氣筒部的周面上設有通氣中間開口;以及蓋,其作為節流孔構件,用于封堵所述通氣中間開口并配置于所述通氣筒部的內部,該蓋具有比所述通氣筒部的流路面積小的流路面積。
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形成為一體,作為節流孔構件的蓋相對于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獨立地形成。也就是說,形成為一體的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不具有作為節流孔發揮功能的部位,因此能夠容易地形成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
并且,在通氣筒部形成有用于配置作為節流孔構件的蓋的通氣中間開口。通氣中間開口容易形成。因而,形成為一體的供油口主體和通氣筒部也容易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理工株式會社,未經住友理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93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主動進氣格柵和用于主動進氣格柵的百葉窗子組件
- 下一篇:車輛用動力傳遞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