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國蜂膠黃酮提取物及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68269.7 | 申請日: | 2017-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2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福良;程曉雨;鄭宇斐;張翠平;鄭火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11/32 | 分類號: | C07D311/32;C07D311/30;C07D311/40;A61P35/00;A61K35/6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趙杭麗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國 蜂膠 黃酮 提取物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國蜂膠黃酮提取物,其中總黃酮的重量百分含量以蘆丁計為54.3%~89.3%,其中含量最高的5種黃酮單體依次為:短葉松素、松屬素、短葉松素?3?乙酸酯、白楊素和高良姜素。通過由石油醚、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分步提取分離純化制備而成。本發明提供的蜂膠黃酮提取物化學成分明確、總黃酮含量高,與現有的蜂膠提取物相比,具有提取物中總黃酮含量高、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成分明確,該提取物對癌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癌細胞作用,能誘導癌細胞調亡,可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天然產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中國蜂膠黃酮提取物及在抗腫瘤方面的的應用。
背景技術
蜂膠是工蜂采集植物樹脂等分泌物與其上顎腺、蠟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膠粘性物質。研究表明,蜂膠作為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天然藥品和保健品,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腫瘤、輔助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藥理學作用,而具廣泛生物學活性的黃酮類化合物是中國蜂膠中含量最高、種類最為豐富的一大類化合物,且其含量之高和種類之多是其它天然產物不可比擬的。據相關研究統計,目前的抗癌藥物有超過70%都來自天然產物或者天然產物的衍生物。近年來,蜂膠及其黃酮單體的抗腫瘤活性不斷被報道,并證實了蜂膠及其黃酮單體具有作為新型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良好前景。
蜂膠的生物學活性是由其多種化學成分相互作用的結果。然而,蜂膠的化學成分及其復雜,且受植物來源、蜂種等因素影響,這給蜂膠中功能因子的分離純化及研究應用帶來較大困難。由于缺乏對蜂膠中功能因子的深入研究,這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制約著我國蜂膠的深層次開發利用及國際化發展。因此,對蜂膠中功能因子進行系統研究,研制出功能因子和作用機理明確、保健效果顯著、綠色安全的系列精深加工的蜂膠保健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天然產物中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硅膠柱層析法是一種簡單有效、適合工業化生產的方法。硅膠是一種結構不定型的極性吸附劑,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據被分離物質在硅膠上吸附力的不同而得到分離,一般情況下,極性較大的物質容易被吸附,而極性較弱的物質不易被吸附。硅膠柱層析法主要適用于異黃酮(醇)、二氫黃酮(醇)和高度甲基化(或乙醚化)黃酮的分離,少數情況下,在加水活化后的硅膠也可用于極性較大的化合物的分離,如多羥基黃酮醇及其苷類等。本方法從樣品的除雜開始,先運用石油醚浸泡法除去蜂蠟等極性較小的雜質,再利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乙醇提取制得蜂膠凈膏,最后用硅膠柱層析法分離純化得到蜂膠黃酮提取物,含量最高的黃酮單體依次為短葉松素、松屬素、短葉松素-3-乙酸酯、白楊素和高良姜素,總黃酮含量高達89.3%,高于已有的文獻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國蜂膠黃酮提取物,它是一種混合物,總黃酮的重量百分含量以蘆丁計,在54.3%~89.3%之間。該總黃酮提取物含量最高的5種黃酮單體依次為:短葉松素、松屬素、短葉松素-3-乙酸酯、白楊素和高良姜素。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所述的中國蜂膠黃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是由石油醚、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分步提取分離純化制備而成,具體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石油醚除雜:采用有機溶劑浸泡法,石油醚作為溶劑去除去除物理性雜質如蜂蠟等極性較小的雜質。粉碎中國蜂膠(毛膠)后完全浸泡于石油醚中24h,期間多次攪拌均勻,過濾,自然揮干,得到的蜂膠毛膠顆粒,除去大部分蜂蠟等極性較小的雜質,并將石油醚回收利用。
2.超聲波輔助提取:是用乙醇溶液作為溶劑提取制得中國蜂膠凈膏。運用正交法,取步驟⑴得到的蜂膠毛膠顆粒,按料液比1:5~1:15g/mL的比例,用75~95%的乙醇溶液提取2~4次,每次提取15~45min,過濾,合并濾液,并通過旋轉蒸發儀和鼓風式烘箱揮干溶劑至恒重,蒸發濃縮至凈膏狀,得蜂膠黃酮粗提物。在此提取條件下,蜂膠黃酮粗提物的總黃酮含量從蜂膠毛膠中的9.41%提高到20.3~28.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826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