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61232.1 | 申請日: | 2017-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64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羅宇煊;張傳健;陳亮;鄒新國;高偉;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2 | 分類號: | C02F11/122;C02F11/14;C02F11/13;C02F11/10;C10B53/00;F23G7/06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處理 系統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泥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該工藝將污泥首先經污泥濃縮池穩定泥質泥量;之后進入污泥調理池通過調理劑的投加進行污泥破壁;而后進入高壓機械板框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為55%~60%;接著進入污泥干燥爐,通過污泥炭化爐產生的低溫煙氣進行間接的熱交換后,將脫水污泥干燥到含水量為10%以下;再進入污泥炭化爐,通過焚燒熱風爐產生的高溫煙氣將干燥污泥熱解產生生物炭及尾氣;污泥干燥爐及污泥炭化爐產生的尾氣進入尾氣凈化塔凈化及分離,產生的可燃氣體及廢油至焚燒熱風爐內進行焚燒;生物炭進行綜合利用。本發明能夠經濟、高效地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從而可實現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綜合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泥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尤其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廠在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的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污水處理工作的發展,水污染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污水廠污泥產量卻越來越大。污泥量占污水量的0.3%~0.5%(體積)或污水處理量的1%~2%,如果進行深度處理,污泥量會增加0.5~1倍。由于污泥處理技術難度高、投資大、回報不確定等因素,國內涉足此領域的企業少且規模小,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在我國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中,有污泥穩定化處理設施的不到25%,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完善的不到10%。污泥期特點是:(1)重金屬含量高,污水處理過程中50%重金屬轉移至污泥中;(2)有機質及N、P含量高,有機質含量在25%~50%之間,N含量在2%~5%之間,P含量在0.5%~2%之間;(3)熱值高,熱值可達到9MJ/KG~20MJ/KG(污泥干基熱值)。目前,污泥處理及資源化新技術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環保工作者極為關心的一項熱門研究課題。
目前,國內現有污泥的處理技術有如下4種:
(1)衛生填埋
污泥的衛生填埋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項比較成熟的污泥處置技術。其優點是投資少、容量大、見效快。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經過簡單的脫水及滅菌處理,直接傾倒于填埋場、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它對前期的污泥處理技術要求較低,一般進行消化減容或讓其自然干化即可。因此它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大量的運輸費用,且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故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因為填埋并不能最終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產生時間。
(2)焚燒
焚燒可達最大限度減量的目的。焚燒可破壞全部有機質,殺死一切病原體。如果城市衛生要求高或污泥有毒物質含量高,則會使污泥無法再利用,但污泥自身的燃燒熱值較大時,可采用焚燒方法進行處理。但污泥焚燒后的灰分,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處理方法。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還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污泥焚燒處理消耗大量能源,不經濟且成本昂貴。
(3)厭氧消化
厭氧消化利用厭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并趨于穩定。厭氧消化一般是在密閉的消化槽內,在30℃下貯停30天左右,主要是通過兼性厭氧細菌和厭氧細菌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最終生成以甲烷為主的沼氣。厭氧消化處理能達到污泥減量的目的,且可以回收一部分能源,也為后續處理減輕負擔。但消化后污泥含水率較高,仍需進一步脫水。
(4)堆肥
堆肥是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的過程。在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膨松劑和調理劑(如秸桿、稻草、木屑或生活垃圾等),利用微生物群落在潮濕環境下對多種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并轉化為類腐殖質。經過堆肥的污泥質地疏松,陽離子交換量(CEC)顯著增加、容重減小、可被植物利用的營養成分增加、病原菌和寄生蟲卵幾乎全被殺滅。但堆肥后污泥中砷、銅、鉻、汞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無法去除,易造成污染物的轉移。
幾種典型的國內外污泥處置工藝工程運用情況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12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