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過熱保護的壓敏電阻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6627.X | 申請日: | 2017-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829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云福;張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百圳君耀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C7/105 | 分類號: | H01C7/105;H01C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莫文新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熱 保護 壓敏電阻 元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過熱保護的壓敏電阻元件,涉及基礎電子元件技術領域。所述電阻元件包括一個壓敏電阻芯片,所述芯片的表面設有與所述芯片的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所述芯片的全部以及所述連接電極與所述芯片的連接部分通過絕緣涂層進行包裹,絕緣涂層的外側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壓敏電阻芯片以及所述連接電極構成的組合芯片位于外殼內,所述連接電極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外殼外。所述電阻元件中存在短路分流通路,短路分流通路的存在泄放了浪涌電流,在壓敏電阻劣化失效時也能保護后端電路免受浪涌影響,且短路電流很容易被前端的電流保險絲等器件檢測到,從而可及時切斷整機設備的電源,避免進一步損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礎電子元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過熱保護的壓敏電阻元件。
背景技術
壓敏電阻是一種限壓型保護器件,具有很強的浪涌吸收能力,廣泛的應用于電子線路中。主要利用壓敏電阻的非線性特性,在過壓時進行電壓鉗位,吸收多余的電流,從而實現對后級電路的保護。
壓敏電阻會隨著浪涌吸收次數的增加而逐漸劣化,導致流經壓敏電阻的電流持續增大,溫度不斷升高,最終可導致產品爆炸或起火。
為了避免壓敏電阻在劣化時引發嚴重后果,需要對壓敏電阻進行過熱保護,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TMOV,如設有合金型溫度保險絲的壓敏電阻;一種是熱脫扣型壓敏電阻。均是利用壓敏電阻劣化時產生的熱量使溫度保險絲/脫扣點熔化而將壓敏電阻從電路中斷開。但是,由于壓敏電阻本身是并聯在被保護電路的兩端,壓敏電阻因劣化而從電路中斷開后,不易被使用者察覺,且浪涌會繼續傳遞至被保護電路,造成設備損壞或引起其他故障,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帶過熱保護的壓敏電阻元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過熱保護的壓敏電阻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壓敏電阻芯片,所述芯片的表面設有與所述芯片的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所述芯片的全部以及所述連接電極與所述芯片的連接部分通過絕緣涂層進行包裹,絕緣涂層的外側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壓敏電阻芯片以及所述連接電極構成的組合芯片位于外殼內,所述連接電極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外殼外,外殼實現對內部器件的保護與定位;
當壓敏電阻芯片開始劣化時,產生的熱量使絕緣涂層熔融而變軟,保護裝置壓入絕緣涂層而與其內部的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相接觸,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一連接電極通過保護裝置而連通,分流掉流經壓敏電阻芯片的電流。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保護裝置為U型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兩端與所述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相對應;
當壓敏電阻芯片開始劣化時,產生的熱量使絕緣涂層熔融而變軟,彈性件的兩端壓入絕緣涂層而分別與其內部的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相接觸,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通過彈性件電連接,分流掉流經壓敏電阻芯片的電流。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彈性件的制作材料為導電材質的銅、銅鋼、鐵或鐵鎳;或所述保護裝置的制作材料為PCB材料、ABS或PP,且其上存在導電通路。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保護裝置為充填于外殼與絕緣涂層之間的導電顆粒;
當壓敏電阻芯片開始劣化時,產生的熱量使絕緣涂層熔融而變軟,導電顆粒在自身擠壓作用下壓入絕緣涂層而與其內部的第一連接電極和第二連接電極相接觸,導電顆粒緊密排列形成導電通路,分流掉流經壓敏電阻芯片的電流。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導電顆粒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星形或不規則形。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導電顆粒的制作材料為導電材料的銅、銅鋼、鐵或鐵鎳;或為導電非金屬材料的石墨、炭黑;或表面有導電層的塑料、陶瓷。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連接電極為片狀或引線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百圳君耀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百圳君耀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662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